
C++实现顺序表操作:建立、插入、删除与查找
版权申诉
804KB |
更新于2024-06-29
| 156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数据结构实验一-线性表.docx"
这篇文档主要介绍了关于数据结构中的线性表操作,特别是顺序表的实现。线性表是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由有限个相同类型元素构成的有序序列。顺序表是线性表的一种存储方式,它将所有元素连续地存放在一块内存区域中,可以通过数组来实现。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操作:
1. 建立线性表:用户通过键盘输入一系列数据,创建一个顺序表。例如,输入25,21,46,90,12,98可以建立一个包含这些元素的线性表。
2. 插入元素:允许用户指定一个位置(索引)和要插入的元素值,然后在线性表中插入新元素。插入操作需要注意保持线性表的顺序性。
3. 删除元素:用户可以选择要删除的元素位置,线性表会从指定位置移除元素。在删除后,需要更新线性表的长度和各元素的索引。
4. 查找元素:根据用户输入的元素值,在线性表中查找该元素并返回其位置。如果未找到,返回一个特定值(如-1)表示未找到。
提供的C++代码示例中,定义了一个结构体`SqList`来表示顺序表,包含了数据元素类型和表的长度。`creat_list`函数用于创建线性表,`out_list`用于输出线性表,`insert_sq`用于插入元素,`delete_sq`用于删除元素,而`locat_sq`用于查找元素。主函数`main`通过一个循环和菜单系统让用户交互式地选择要执行的操作。
在代码中,当用户选择不同操作时,会调用相应的函数。例如,选择1时,调用`creat_list`函数建立线性表,然后调用`out_list`输出;选择2时,先获取插入位置和元素值,再调用`insert_sq`插入元素并输出更新后的线性表。其他操作类似。
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以及如何在实际编程中实现这些操作。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为后续的编程和数据处理打下基础。
相关推荐








xxpr_ybgg
- 粉丝: 6905
最新资源
- 33套精选个人简历模板,助力职场求职
- VB应用中无代码实现MDI标签页界面解决方案
- 深入理解jQuery函数及其核心应用
- Eclipse Jigloo 4.2 GUI插件快速安装指南
- 系统时间倒计时工具的使用与便捷参数
- Oracle数据库管理员实用参考大全
- ASP长文章分页实现与数据库交互示例代码
- 华中科技大学数据结构课程简易指南
- ATmega168与MMC接口的编程实现
- C#中数据库操作类实例详解及XML数据转换
- 制作个性化大头贴的简易系统
- 正则表达式生成工具The Regulator使用指南
- Delphi入门必备:基础教程全解析
- C语言高级编程技术详解讲座
- VC++命令行银行管理系统教程与下载
- 自定义Profile连接个人数据库的操作指南
- 运筹学教程英文版课件:模型与方法解析
- 优化版ucGUI汉字库全面升级:HZK12、HZK16、HZK24
- LPC2148微控制器的SD卡读写例程实现
- Web应用中实现多选下拉列表框的客户端示例代码
- 标准溶液配制与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指南
- 实现多文件上传及进度显示的Flash上传组件
- DXperience-7.1.1 源码包:全面C#控件库学习资源
- JBuilder中添加OpenSwing2日历控件的步骤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