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type

中国国标快充协议解析:非车载充电机与BMS通讯详解

PDF文件

3星 · 超过75%的资源 | 下载需积分: 50 | 445KB | 更新于2024-09-07 | 147 浏览量 | 168 下载量 举报 9 收藏
download 立即下载
"电动汽车 新能源 快充国标报文解析" 中国国标27930-2015是非车载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BMS)之间进行通讯的协议,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过程。这个协议确保了充电安全和效率,通过一系列的报文交换来控制和监测充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充电握手阶段**:这是整个充电过程的起始,充电机和BMS通过特定的数据包进行通讯以确认连接。BRM(Battery Request Message)数据包在此阶段发送,包含了时间信息和其他必要的识别信息。例如,CTS(Charging Terminal Status)报文用于提供当前的时间,以及充电机和BMS的身份识别和通讯周期等。BMS会根据收到的信息判断是否可以识别并响应充电请求。 2. **参数配置阶段**:BCP(Battery Charging Parameters)报文在此阶段交换,用来设置充电参数,如充电机的输出电压和电流限制。例如,CML(Charging Machine Limitations)报文提供了充电机的最低输出电压和最大输出电流,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BMS也会发送BRO(Battery Ready Operation)报文,表示其是否准备好进行充电。 3. **充电阶段**:BCS(Battery Charging Service)报文在这一阶段中被用于实际的充电操作。CRO(Charging Ready Operation)报文是充电机向BMS发送的,表明充电机已准备好开始或继续充电。BMS则通过BMS的响应确认其充电状态。 在每个阶段,数据包都包含特定的数据结构,如字节的长度、定义和数据范围。例如,时间信息以压缩BCD码表示,电压和电流使用特定的分辨率和偏移量,以便精确控制充电过程。同时,保留的字节可能用于未来扩展或特定应用。 整个通讯协议的设计目的是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可靠。通过这些详细的报文交互,充电机和BMS能够实时监控和调整充电参数,防止过充或过放,保护电池的健康和寿命,同时也提高了充电效率。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来说,理解并正确实施这样的国标协议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CodeWarror
  • 粉丝: 23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