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次聚类算法详解:构建嵌套层次结构与时间复杂度

层次聚类算法是一种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中广泛应用的无监督聚类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构建一个层次结构,即层次树,来表示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关系。与顺序聚类不同,层次聚类不形成单一的簇,而是生成一个由越来越大的子集组成的树形结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聚类,子节点包含在父节点中,形成嵌套关系。
层次聚类主要分为两种实现方式:合并(Agglomerative)和分裂(Divisive)。合并算法通常更常用,因为它直观易理解,通过不断合并相似度最高的聚类对,形成更大的聚类,直至所有数据点都属于同一个簇。初始时,每个对象作为一个单独的簇,然后每次迭代中,算法会选择两个最相似的簇进行合并,形成一个新的簇,并更新层次结构。
合并算法的关键在于计算相似度函数g(Ci, Cj),这个函数衡量两个聚类Ci和Cj之间的相似度或凝聚度。通用的合并算法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初始化:将所有对象分为单元素聚类(如{x1},…,{xN}),设t=0。
2. 重复直到所有数据点合并成一个大簇:
a. t递增1。
b. 在当前层次t-1中找到两个最相似的聚类Ci和Cj。
c. 合并这两个聚类形成Cq,将结果添加到新的层次Ât中,同时移除Ci和Cj。
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惰性”,一旦两个点合并,它们就会保持在一起,除非后续操作将其拆分开。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缺点,即如果在算法初期就存在聚类错误,这些错误会随着层次的增加而累积,难以修正。层次聚类的时间复杂度较高,尤其是在大规模数据集上,因为每层都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聚类对,导致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3),其中N为数据点的数量。
例如,对于一组数据点X={x1, x2, x3, x4, x5},初始时每个点都是独立的,随着迭代,数据点会根据相似度逐渐聚集到一起,直到形成最终的层次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层次聚类常用于数据分析、图像分割、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因其能提供层次清晰的聚类视图。
相关推荐







liujianxiao123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数据化管理与市场预测
- ASP.NET 2.0实现的游戏点卡在线销售系统介绍
- 二级JAVA考试备考指南:笔试与机试题精要
- VC实现简易软键盘程序的方法与应用
- JAVA画板程序设计与实现
- C#基础知识精讲 - 第二课件解析
- VC++实现Hook编程的详细源码解析
- 华为H3C模拟器:网络配置与操作指南
- DOS环境下随机数生成与算术运算程序案例
- 通信原理深度解析与Chap11章节要点
- 《C#大学教程》后续章节深度解析
- FreeTextBox3: 功能强大的免费ASP.NET富文本编辑器
- 酒店管理系统:C#与SQL的完美结合
- 深入理解SSH2框架整合及实例应用
- Java中xml解析技术及其小程序应用
- JAVA技术合集: 多线程、存储过程与网络编程解决方案
- TaskVision:功能强大的windowform应用程序
- EyeGuard3.01:高效护眼软件助您强制休息
- 批量修改MP3文件名软件:简化文件管理
- JSP项目开发实例解析与应用
- 通信原理第九章深入探讨
- SSH框架整合流程的详细教程
- Anthem.NET 1.5实现Ajax文件上传解决方案
- ASP.NET 2.0高效防机器破解图形验证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