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学:坐标转换与旋转矩阵分析
下载需积分: 50 | 1.21MB |
更新于2024-08-17
| 10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机器人学-坐标转换"
在机器人学中,坐标转换是描述和理解机器人运动的关键概念。坐标转换涉及将物体或机器人在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定位和定向。本主题主要探讨了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姿表示、坐标系描述以及如何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坐标变换。
1. 位姿和坐标系描述:
位姿是指机器人或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位置通常由从一个参考坐标系(如全局坐标系{A})到目标坐标系(如工具坐标系{B})的位移向量Ap表示。方向则由坐标系{B}的单位轴矢量来描述,这些轴矢量定义了坐标系的朝向。
2. 平移和旋转坐标系映射:
平移变换处理的是坐标系整体移动,例如,如果一个坐标系{B}从{A}的原点移动到新的位置BP,那么在{A}坐标系中描述同一位置的点P,可以用向量AP表示。旋转坐标变换则涉及坐标系的转动,已知坐标系{B}的旋转矩阵R和点BP,可以计算出在{A}坐标系中的对应点AP。
3. 平移和旋转齐次坐标变换:
齐次坐标是一种方便的表示方法,结合了平移和旋转。它使用4x4的矩阵,其中上3x3部分是旋转矩阵,第四列代表平移向量。平移和旋转可以通过单一的齐次变换矩阵完成。
4. 通用旋转变换:
对于任意给定的旋转矩阵R,可以求得对应的等效转轴f和转角q。通过对角线元素的和可以得到cos(q),通过对称元素的差的平方和再开方得到sin(q)的平方,从而解出q。角度q代表绕转轴f的旋转角度,通常限定在0到180度之间。
5. 复合变换:
当存在多个坐标系时,如{A}、{B}和{C},可以进行连续的坐标变换。例如,先进行{A}到{B}的旋转,然后进行{B}到{C}的平移,最终得到{A}到{C}的复合变换。这种复合变换可以表示为一系列变换矩阵的乘积,简化了多步骤变换的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坐标转换是机器人路径规划、运动控制和传感器校准等任务的基础。理解和掌握这些转换方法对于设计和编程机器人系统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坐标变换,可以精确地描述和控制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运动,实现各种复杂的任务。
相关推荐










我的小可乐
- 粉丝: 29
最新资源
- VB实现TXT文本到SQL Server导入的代码分享
- Donet代码生成器:自动化数据库代码模型构建工具
- 掌握ASP.NET进销存系统设计与VB编程
- C语言必备头文件:io.h、signal.h、interrupt.h解析
- 深入解析USB通讯协议及其硬件架构与电气特性
- C#实现时间闪烁效果的简单示例
- C#网络编程基础教程:掌握Socket、TCP和UDP
- 掌握VBScript:新手编程入门教程
- 深入解读用友ERP 870数据字典架构
- 探索平衡二叉树AVL库源码设计与应用
- PHP+MySQL Web开发教程完整版下载
- 图的结构特征与存储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 VB+Access数据库开发教程与源码解析
- 高效进程监控工具的探索与应用
-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方法》第6版课件解析
- 全面解析SOAP库包功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