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oot移植与配置详解
下载需积分: 9 | 78KB |
更新于2024-09-15
| 95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uboot分析和笔记"
U-Boot(Universal Boot Loader)是一个开源的引导加载程序,主要用于嵌入式系统,如嵌入式Linux设备。它由ppcboot和armboot发展而来,目前是广泛使用的Bootloader之一,与RedBoot一起占据了主导地位。U-Boot的主要任务是初始化硬件,加载操作系统映像到内存,并将控制权传递给操作系统。
在移植U-Boot到新的硬件平台时,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涉及的文件:
1. **配置文件:** 在`./include/configs/xxxxx.h`中,你需要根据目标硬件平台修改配置信息,如Flash的起始地址、大小,SDRAM的配置等。内存的起始地址通常是固定的0地址。此外,你还需要指定U-Boot的设置保存位置、长度,以及串行端口设置(波特率、终端类型)和其他默认配置。
2. **平台特定代码:** `./board/xxxxx/*`目录下的代码负责平台初始化和Flash操作。这里的.c文件需要根据目标硬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定制。如果目标硬件有类似的现有平台支持,可以借鉴其代码,尤其是Flash操作部分。
3. **CPU相关的代码:** `./cpu/xxxxxx/arch_xxx/xxxxxx/*`包含了CPU初始化和相关功能的实现。这部分通常涉及CPU寄存器设置、时钟频率、内存控制器配置等。对于不同CPU家族,这部分的修改可能较为复杂,需要参照CPU的数据手册和网络上的资料。
4. **Flash驱动:** 如果目标硬件使用了新的Flash芯片,你可能需要在`./board/xxxx/flash.c`中添加或修改Flash驱动。通常,可以寻找U-Boot其他平台目录中已经存在的支持相同或类似Flash芯片的驱动代码,然后移植过来。
5. **编译配置:** 在编译U-Boot之前,需要进行配置。但请注意,这不同于传统的Linux项目,U-Boot并不使用`./configure`和`make menuconfig`命令,而是通过`make xxx_config`命令来选择和定制特定平台的配置。
6. **编译过程:** 完成配置后,使用`make`命令进行编译。编译过程中,编译器会根据配置文件生成针对目标硬件的固件。
移植U-Boot的过程中,关键在于理解硬件平台的工作原理,包括CPU、内存、Flash等组件的特性。同时,查阅相关硬件手册和参考现有平台的代码是十分重要的。在遇到困难时,可能需要借助CPU数据手册、开发者论坛以及在线文档来解决。
U-Boot的移植是一项细致且技术性强的工作,涉及到多个层次的硬件初始化和驱动编写。通过理解U-Boot的结构和工作流程,以及熟悉目标硬件的特性,可以更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相关推荐










fengyaxingkong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C#.NET开发的桌面级库存管理系统
- 通过未公开API探究进程网络连接详情(VC语言实现)
- QuickMenu 2.8:PPC系统专用的开始菜单与任务切换软件
- 全面解析Linux系统调用:分类与中文用法指南
- C#高级技巧揭秘:高手必看的编程实践
- Nokia智能手机浏览器源码WebKit架构解析
- ASP技术实现的城市IP识别系统示例
- 掌握SQL语言:动态网站数据库操作指南
- Tomcat 5.5.20 版本压缩包下载指南
- C语言实现DES算法加解密快速入门
- C++入门挑战:一个月掌握基础要点
- 深入解析ASP.NET 2.0:入门到提升的技术教程
- 全面掌握SQL Server 2005教程 - 数据库管理与报表服务
- PureMVC实现的可运行登录实例教程
- ABAP函数大全:深入了解与应用指南
- 经典数据结构试题分享与分析
- 深入了解Tomcat 5.5服务器架构与应用
- 深入JavaScript高级编程技巧
- 掌握Excel2003,Mr.Speadsheet的实用技巧全集
- 网页配色精灵5.5——提升网站配色效率
- EXT2.1布局使用方法与菜单内容示例
- VC数字图像处理教程:源码与图像分析教学
- 虚拟串口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前景
- Weblogic中文文档资源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