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linx FPGA与TI DSP EMIF平台接口的系统软件设计与DSP应用案例
下载需积分: 9 | 6.34MB |
更新于2024-08-08
| 123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在"系统软件设计 - Xilinx FPGA 与 TI DSP EMIF平台接口"这篇文档中,主要讨论的是基于TI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的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特别是在电话交换系统中的应用。系统软件设计的核心部分涉及用户呼叫处理流程,包括呼叫检测、阻塞检测、拨号音发送、用户输入响应、以及与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交互。
首先,软件设计的重点在于处理用户通过本地用户线或入中继线发起的本局呼叫。当检测到摘机信号,一个呼叫处理进程启动,检查网络状况和收号器状态。若网络阻塞或所有收号器忙碌,进程会进入"开通,摘机"模式,等待用户挂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直接的阻塞提示,因为通常这些信号需要通过交换网络传递,当网络阻塞时难以实时发出提示。
当网络未阻塞且有空闲收号器时,进程会建立呼叫连接并发送拨号音。同时,系统启动定时器T0开始计时,进程进入等待用户拨号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它能接收用户挂机、拨号或T0超时三种信号。对于用户挂机,系统会停止拨号音、释放资源并返回空闲状态。对于未收到拨号的超时,进程会播放忙音,启动定时器TS,并进入"接通提示音"状态。
在接收到第一个号码时,系统根据号码是否完整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是不完整的号码,会启动定时器T1继续等待后续号码。如果用户挂机,系统会结束呼叫;若超时或后续号码未到达,会再次提示用户并准备结束呼叫。当完成拨号并确认被叫用户可用时,系统会发送回铃音,启动计费机制,并进入振铃状态。振铃状态结束后,根据被叫方的回应(摘机或挂机)来决定通话是否继续。
对于DSP软件设计,文档提到软件结构包括初始化模块,负责设置系统参数、键盘监控、液晶显示和通信模块的初始化。整个系统的设计强调了DSP在高效执行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提供强大处理能力和广泛应用范围的重要性。从1978年第一款DSP芯片的诞生到1980年代,DSP技术经历了快速发展,尤其是TI公司推出的TMS系列芯片,不断迭代优化,提升了性能,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总结来说,该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TI DSP构建系统软件,特别是处理电话交换过程中的复杂逻辑,同时也展示了DSP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其发展历程。
相关推荐










郑天昊
- 粉丝: 43
最新资源
- Patrick O'Neil数据库原理书中的CAP例子解析
- ASP.NET图片上传与滚动显示完整实例教程
-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项目案例分析
- 深入理解Struts2框架与Web应用开发指南
- 家庭必备:全面体验GhostV11.0的多功能特性
- Web模式下的软件研究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 FastReport 4.73版本发布,支持D2007 FS系统
- Qt-Embedded编程实战:深入界面设计与应用开发
- 快速清除ASP网站木马的实用工具
- 深入解析SAP中18种查询表的ABAP实现方法
- Apache Tomcat 5.5.25配置连接池与SQLJDBC实践指南
- 利用JavaScript实现简洁有效的选项卡效果
- 简易个人论坛MyBBS:开放下载与共建完善
- MaskPro v4.1:Adobe Photoshop最专业去背工具
- UleadGifAnimator:一款实用的GIF格式编辑器介绍
- JavaMail 1.4.1:Java邮件处理包的详细介绍
- C#实现带剩余时间显示的进度条窗体
- ARP防火墙单机版V5.0.1:局域网防攻击保护
- C#实现的短信发送系统源码分析
- 掌握数据结构:C语言实现List和Stack算法
- ASP技术打造个性化个人网站指南
- TCP多文件传输解决方案示例教程
- 三菱PLC操作快速学习指南软件
- VS.NET 2005实现DataGridView分页功能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