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结构-散列表的平均查找长度分析
下载需积分: 16 | 3.3MB |
更新于2024-08-23
| 142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这篇资料是关于数据结构中的散列表(Hash Table)的,特别是与不同散列函数相关的平均查找长度(Average Search Length, ASL)。资料来自清华大学严蔚敏教授的PPT,主要讨论了线性探测、二次探测、伪随机探测、再哈希法以及链地址法解决冲突时的ASL计算方法。此外,还提到了一些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通用知识,包括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编写程序的一般过程。"
详细说明:
在数据结构中,散列表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组织方式,它通过散列函数将键(Key)映射到数组的特定位置,以实现快速查找。然而,由于键的不均匀分布可能导致冲突,即不同的键被映射到同一位置。此时,需要采用冲突解决策略。
1. **线性探测法**:当发生冲突时,线性探测法会寻找下一个空槽位。其平均查找长度Snl成功与失败的公式分别为:
- Snl成功 ≈ 1
- Snl失败 ≈ (1- α) / α
2. **二次探测法**:冲突时,按照二次序列(1, -1, 2, -2, 3, -3, ...)寻找下一个空槽位。其ASL公式未给出,但通常比线性探测法更有效地减少聚集。
3. **伪随机探测法**:冲突解决时使用伪随机序列代替线性或二次序列。同样,具体ASL公式未给出,但可以避免线性和二次探测的聚集现象。
4. **再哈希法**:使用另一个哈希函数来解决冲突。ASL成功与失败的公式为:
- Snl成功 ≈ α / (1 + α)
- Snl失败 ≈ ln(1 - α)
5. **链地址法**:每个槽位链接一个链表,所有哈希到该位置的元素都在链表中。ASL的公式如下:
- Snl失败 ≈ α * ln(1 - α)
- Snl成功 ≈ α
这里的α表示散列表的负载因子,即已填元素数量除以表的总容量,它反映了表的满载程度。
这些理论知识对于理解和优化散列表的性能至关重要。在实际编程中,选择合适的散列函数和冲突解决策略可以显著影响程序的运行效率。数据结构课程正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问题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提高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相关推荐










白宇翰
- 粉丝: 36
最新资源
- 掌握JSTL-1.1.2标签库,提升JSP页面可读性与维护性
- 掌握JSP2.0核心技术手册指南
- Java数据库连接代码与JAR包大全
- 深入解析Windows CE操作系统结构与功能
- DSOframer 2.2.1.2版升级支持远程Web操作和.NET 2.0代码整理
- 简明UBB在线编辑器:专为学习设计
- 深入理解Servlet API文档精髓
- 掌握Simulink在工程应用中的实践指南
- 实现C#自动更新日历功能的详细代码
- VideoNet视频传输源代码分析
- Java解决重复登录问题的实用方法
- 电子版项目管理框架:一目了然的项目掌控
- 探索www.lanrentuku.com的精美网页模板设计
- 中文版摄像头驱动及控制软件优化普及
- 全面解读s3c2440中文手册章节与指令集
- 掌握Hashtable存储原理与实践技巧
- Windows CE操作系统全面解读
- 深入浅出SQL:从基础语法到精通的个人体会
- FastReport 4.5函数使用详解与实例大全
- VB与Access打造图书管理系统教程
- 摄影摄像技术与理论探讨
- Java课程设计:优秀成果的创作心得
- S2宠物诊所项目实现无刷新查询与分页功能
- C#开发的显示IP系统:本地及局域网IP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