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CV:图像相减操作详解与示例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OpenCV库在C/C++环境中实现两个图像的相减操作。OpenCV是一个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开源库,它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功能。在这里,作者通过包含必要的头文件`cv.h`, `highgui.h`,展示了如何加载、处理和显示图像,并利用OpenCV的内建函数进行像素级别的操作。
首先,文章定义了三个IplImage类型的指针变量:img0, img1, 和 img2,分别用于存储待处理的两幅图像以及结果图像。`cvLoadImage()`函数用于加载图像数据,其中第一个参数是图片的路径,第二个参数表示是否以灰度模式读取(0表示默认自动识别)。`cvCreateImage()`函数则创建一个新的IplImage对象,其大小与输入图像相同,但通道数为1(表示单通道的黑白图像)。
接下来,`onTrackerSlid`函数是关键部分,它对两幅图像的每个像素进行比较。函数参数`pos`是一个阈值,用来决定像素值的差异是否超过允许范围。对于每个像素,如果`img1`的R、G或B通道(尽管这里是单通道,但一般情况下会处理彩色图像)的值与`img0`的差大于阈值`pos`,则将`img2`相应位置的值设为0;否则,设为255,表示像素保持不变。`cvGet2D()`函数用于获取图像中的像素值,而`cvSet2D()`用于设置像素值。
最后,在`main`函数中,程序初始化了窗口以显示输入的两幅图像(img0和img1),以及结果图像(img2)。`cvNamedWindow`函数用于创建窗口,而`cvShowImage`用于显示图像。`cvCreateTrackbar`函数创建了一个滑动条,可以通过调整滑动条的位置来改变阈值,从而实时观察图像相减的效果。
这篇文章的核心知识点是利用OpenCV的图像处理API来执行像素级的图像减法操作,并通过滑动条动态调整阈值,以展示不同差异下的图像变化。这对于图像分析、边缘检测、图像处理等领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关推荐








wwz_sj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飞思卡尔HCS12微控制器MC9S12DG128中文资料解析
- ASPChart.Net组件:绘制饼状与柱状图表
- VS2005下C#生成CPU硬盘混合机器码源文件教程
- COBOLV3编译器:简化开发与优化性能
- SQL2005开发管理实例代码解析
- C#编程入门精选:100实例+源码解析
- JavaScript实现的经典网页特效解析
- 分享图书商城系统压缩包,好东西大家共享
- 掌握Checkstyle配置技巧
- 掌握DELPHI开发:技巧与方法汇总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逻辑设计课件全套PPT分享
- 初学者入门:基于structs架构的小型论坛开发指南
- 操作系统页面替换算法实现详解
- IE6.0免安装绿色版与IE7共存指南
- PowerBuilder数据库应用开发全面教程
- 09年杭州/成都笔试题及笔记解析
- Eclipse 3.4.1 如何安装多国语言包
- 在VS2005中利用WordApplication实现B/S导出数据功能
- 探索高效机器视觉开源包:Intel IPP早期版本
- C# 自定义界面IrisSkin2软件:创意皮肤DIY指南
- SnippetCompiler_3.0.2:开发人员必备的代码片段快速编译工具
- Linux系统安装VMware Tools的步骤与指南
- CXF 2.1.0 Web Service 实战教程及代码示例
- Asp.net实现SQL Server2005数据库连接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