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type

遥感导论知识梳理:从遥感到航天遥感的探索

版权申诉

DOC文件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 319KB | 更新于2024-08-05 | 189 浏览量 | 1 下载量 举报 1 收藏
download 限时特惠:#19.90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doc" 遥感是现代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地球表面环境的监测、分析和理解。遥感技术通过收集和解析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实现了无接触的远程探测。在梅安新版的遥感导论中,涵盖了多种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以全面检验学生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1. 遥感的定义: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目标地物,而是从远处利用探测仪器接收并分析地物发射、反射或吸收的电磁波信息,以此识别地物的特性。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灾害评估、资源勘查等多个领域的技术。 2. 遥感系统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信息源(即目标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获取(如传感器)、信息传输与记录、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应用。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遥感技术的基础框架。 3. 信息源:任何能够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地物都可作为遥感的信息源。例如,植被、土壤、水体等自然要素,以及建筑物等人为构造物。 4. 遥感类型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航宇遥感,以及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遥感。同时,遥感还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模式,以及成像和非成像遥感。 5. 遥感的主要特点:大面积同步观测,能快速覆盖大范围区域;时效性强,能够实时获取信息;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高,便于长期对比分析;经济性好,相比实地调查节省大量成本。 6. 遥感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始于19世纪的空中摄影技术;航空遥感阶段,随着飞机的发明,航空摄影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广泛应用;航天遥感阶段,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遥感进入太空时代,如美国的陆地卫星和法国的Spot卫星,以及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的卫星遥感系统。 遥感导论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理论知识,还要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复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遥感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遥感图像解析、地物识别和数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

filetype
内容概要:本书《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Guaranteed Performance》探讨了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的深度强化学习及其在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中的应用。书中提出了一种近似最优自适应控制方法,结合泰勒展开、神经网络、估计器设计及滑模控制思想,解决了不同场景下的跟踪控制问题。该方法不仅保证了性能指标的渐近收敛,还确保了跟踪误差的渐近收敛至零。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执行器饱和、冗余解析等问题,并提出了新的冗余解析方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合人群: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研究人员,特别是从事自适应/最优控制、机器人学和动态神经网络领域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特别是在存在输入约束和系统动力学的情况下;②解决带有参数不确定性的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③探索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的深度强化学习在非线性系统控制中的应用;④设计和验证针对冗余机械臂的新型冗余解析方法。 其他说明:本书分为七章,每章内容相对独立,便于读者理解。书中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通过实际应用(如欠驱动船舶、冗余机械臂)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此外,作者鼓励读者通过仿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书中提出的理论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