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untu环境下SD卡分区与格式化教程
下载需积分: 50 | 7KB |
更新于2024-09-10
| 180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在Linux环境下对SD卡进行格式化和分区操作,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内容包括连接SD卡、查看挂载情况、删除现有分区、创建新分区、设定分区类型、标记启动分区以及对分区进行格式化。
在Linux中,对SD卡的操作通常需要用到命令行工具。首先,确保SD卡正确连接到电脑,通过`df -h`命令可以查看系统中的挂载点,找到SD卡对应的设备文件,如`/dev/sdb`。在本例中,`/dev/sdb3`可能表示SD卡的第一个分区。
接着,使用`fdisk`工具对SD卡进行分区管理。进入`fdisk /dev/sdb`后,先查看当前分区情况(`p`命令),然后删除所有分区(`d`命令,根据提示选择分区编号)。删除完成后,使用`n`创建新的分区,可以创建多个分区,例如主分区1和扩展分区2。对于每个新建的分区,可以通过`t`命令设置分区类型,例如设置为主分区(ID号1-4)并指定文件系统类型,如FAT32(代码c)或EXT3(代码83)。使用`a`命令可以将某个分区设为启动分区。
完成分区设置后,保存更改并退出`fdisk`(`w`命令)。最后,使用`mkfs`命令对分区进行格式化,如`mkfs.vfat -F32 /dev/sdb1 -n boot`将分区1格式化为FAT32并命名为“boot”,`mkfs.ext3 /dev/sdb2 -L rootfs`将分区2格式化为EXT3文件系统并命名为“rootfs”。
除了上述手动操作,文章还提到了另一种Linux启动SD卡的格式化方法,通常与嵌入式Linux开发相关,涉及到将MLO、XDLR、U-Boot、UImage以及文件系统等镜像程序烧录到OMAP3530这样的嵌入式处理器中,以实现Linux的启动。这种方法通常需要特定的烧录工具和流程,与常规的SD卡格式化有所不同。
Linux环境下对SD卡的格式化和分区是通过命令行工具完成的,涉及到`fdisk`和`mkfs`等命令,这对于理解底层存储设备的管理和Linux系统构建有重要意义。正确执行这些步骤,可以将SD卡划分成多个区域,分别用于不同用途,如系统引导、数据存储等。
相关推荐








schaosunschaosun
- 粉丝: 1
最新资源
- 深入浅出SQL Server 2000电子教案
- C#.NET 2.0下开发多标签浏览器的尝试与源代码分享
- C#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源码解析与应用
- 功能强大的小型ASP商务网站模板发布
- 多线程编程在PPT开发中的应用示例
- MySQL 5.0中文帮助手册:存储过程支持与搜索功能
- 深入理解数据仓库:权威指南与实践
- 计算机领域知识精粹PartThree
- JSP版网络系统开发下半部分:实例详解
- HandyRecovery30:硬盘数据恢复解决方案
- JavaScript单元测试框架JsUnit介绍
- 基于Flash和XML的音频播放器开发技术解析
- 深入理解OpenGL开发技术指南
- JavaScript宝典(第四版)第二部分:深入学习经典教程
- ASP经典教程全集:从基础到高级
- 电工学简明教程:大学生电子专业必备
- 深入解析UNIX/Linux下的TCP/IP源码
- Fastrun2:优化您的桌面,节省时间的快速启动工具
- Visual C++编程学习宝典:101篇精选文献
- IE语法手册与DHTML解析指南
- 企业员工管理精灵:构建办公管理界面与ACCESS数据库交互
- BDB个人版v2.7:高效数据库设计与自动化部署解决方案
- USB病毒专杀工具:USBCleaner6.0介绍
- JavaScript宝典(第四版)上卷:分卷压缩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