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type

Visual C++网络编程:接收数据函数recv与recvfrom解析

PPT文件

下载需积分: 0 | 174KB | 更新于2024-07-14 | 75 浏览量 | 0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download 立即下载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Visual C++环境中进行网络编程,特别是关于接收数据的函数`recv`和`recvfrom`。文章强调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IP地址的唯一性,协议的作用以及OSI七层参考模型。此外,还讨论了数据封装的过程和不同协议层次的功能。" 在Visual C++中进行网络编程,接收数据是通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函数`recv`和`recvfrom`被用于接收来自网络的数据。`recv`函数用于接收已连接套接字的数据,而`recvfrom`则适用于未连接的套接字,如UDP协议。这两个函数的基本结构如下: ```cpp int recv(SOCKET s, const char FAR * buf, int len, int flags); int recvfrom(SOCKET s, ch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from, int *fromlen); ``` - `recv`函数接收指定长度`len`的数据到缓冲区`buf`,`flags`可以设置一些选项,如非阻塞模式。返回值表示实际接收到的字节数。 - `recvfrom`除了接收数据外,还可以获取数据来源的地址信息,存储在`from`指向的结构体中,`fromlen`用来记录地址结构体的大小。 计算机网络是由互相连接的独立计算机构成的,它们通过网络协议进行通信。IP地址是网络中每台主机的唯一标识,通常以点分十进制形式表示,如192.168.0.118。协议定义了数据交换的规则,确保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OSI七层参考模型是理解网络通信的重要框架,包括应用层、表示层直至物理层。 各层的主要协议有: - 应用层:FTP、HTTP、SMTP、DNS等,负责具体的应用交互。 - 传输层:TCP和UDP,TCP提供可靠连接,UDP则是无连接、不可靠的传输。 - 网络层:IP、ICMP、IGMP,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网络控制。 - 数据链路层:负责硬件层面的通信,如以太网协议。 - 物理层:定义物理介质的电气和机械特性。 数据封装是网络通信的核心过程,数据在发送前会被加上对应层的头部信息,形成协议数据单元(PDU)。每个层次都会添加自己的头部,以便下一层理解和处理。这一过程保证了不同系统间数据的准确传输。 Visual C++的网络编程涉及到底层网络操作,理解网络协议和数据封装是实现有效通信的基础。`recv`和`recvfrom`函数是这些操作的关键,帮助开发者接收来自网络的数据,从而构建出各种网络应用程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