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调整OpenCV 3.4.2阈值参数:滑动条实现图像二值化
下载需积分: 9 | 2KB |
更新于2024-08-05
| 59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在OpenCV 3.4.2版本中利用滑动条动态调整图像阈值函数`threshold()`的参数。OpenCV是一个强大的计算机视觉库,而`threshold()`函数用于将输入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通过指定阈值和操作方式,可以实现图像的分割。
首先,作者引入了必要的库,如`<opencv2/imgproc/imgproc.hpp>`和`<opencv2/highgui/highgui.hpp>`,用于处理图像处理和用户界面。在这个例子中,特别提到了一个固定的阈值值70,这将在滑动条的回调函数`onChangeTrackBar()`中被动态改变。
`onChangeTrackBar()`函数是关键部分,它接受两个参数:滑动条的新位置(`int pos`)和一个指向原始图像的指针(`void* data`)。在函数内部,首先将`data`转换为`cv::Mat`类型的`srcImage`,然后调用`threshold()`函数,传入源图像、目标图像、滑动条的新位置(即新阈值)、最大值(这里是255,表示二值化的颜色深度),以及操作方式(1通常代表阈值比较,高于阈值的像素设置为白色,低于或等于阈值的设置为黑色)。
在`main()`函数中,程序首先读取图像`srcImage`,并将其转换为灰度图像`srcGray`。接着,创建一个名为"threshold"的窗口展示原始灰度图像。然后创建一个滑动条`createTrackbar()`,其名称为"pos",范围从0到100,每当滑动条的位置变化时,就会调用`onChangeTrackBar()`函数,并传递当前灰度图像`srcGray`作为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滑动这个滑动条来实时调整阈值,从而观察到图像二值化效果的变化。当滑动条移动,图像的分割界限也随之变化,这对于图像分析、边缘检测等应用场景非常有用。最后,`waitKey(0)`确保窗口保持打开状态,直到用户按下任意键,然后返回0表示程序正常退出。
这篇文章展示了如何在OpenCV 3.4.2中使用滑动条交互式地调整`threshold()`函数的参数,提供了灵活的图像处理工具,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图像处理的效果。
相关推荐



















u010199772
- 粉丝: 1
最新资源
- Pass-the-Aux:实现聚会音乐选择与播放的新应用
- Apophenia统计库:C/C++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的利器
- PySDD: 使用Python操作Sentential Decision Diagrams(SDD)
- Golang中间件堆栈实现:上下文共享与http.Handler集成
- R语言数据获取与清洗课程项目分析指南
- 跨平台、线程安全的日志记录UI - Golang开发教程
- 基于Kubernetes的Akka Java集群演示应用
- Github Actions持续侦察与漏洞评估实现指南-Golang案例分析
- 草坪上找工作 - Golang实现创意求职技巧
- 探秘前后端分离技术:深入学习Iceberg-Blog系统架构
- 创建并模拟猫咪自由落体的JavaScript游戏
- 信息安全图书馆:全面覆盖网络安全与攻防技术
- 掌握Docker集成测试:使用dcind作为Concourse CI的基础图像
- 全球数据伦理承诺:v2.0质押工作组与五项核心原则
- Golang实现的微服务开发与示例教程
- 分享Docker镜像:开发环境模拟最佳实践
- ShieldWall实现零信任远程防火墙检测策略
- Golang实现TCP端口代理记录MySQL查询
- 基于本体的Rest服务构建教程:ConstructionOntApi
- Gelato-omen实现自动流动性提取:Omen.eth市场流动性的未来
- MATLAB遗传算法项目指南:代码替换与系统安装
- Matlab实现交通违规检测算法研究
- Go语言实现的安全DNS客户端支持HTTPS与Google DNS
- Docker与TestNG集成:轻松运行Java测试容器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