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片机基础知识
单片机概述
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工作过程
- 取指令阶段
在CPU的控制下,从存储器取出指令到指令寄存器。 - 执行指令阶段
在CPU的控制下,由指令译码器对指令进行译码,然后执行指令。
3.单片机及其特点
定义
单片机是将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I/O接口电路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构成的微型计算机。
特点
- 芯片容量小,但可拓展。
- 可靠性高。
- 易扩展。
- 控制功能强。
- 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易于产品化。
4.单片机应用
- 单机应用
智能产品、智能仪表、测控系统、数控机床、智能接口 - 多机应用
二、MCS-51单片机的结构
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 一个8位微处理器CPU
- 片内数据存储器RAM
- 片内程序存储器ROM/EPROM
- 4个8位并行I/O接口
- 2或3个定时/计数器
- 5个中断源的中断控制系统
- 一个全双工的串行I/O口
-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产生电路
中央处理器CPU
1.控制器
程序计数器
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
指令寄存器
用于暂存待执行的执行,等待译码
。
指令译码器
用于对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进行译码,将指令转变为执行指令所需的电信号,根据译码器输出的信号,再经定时控制电路定时产生执行该指令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号。
数据指针DPTR
16位专用地址指针寄存器,主要用来存放16位地址,作间址寻址寄存器使用。
2.运算器
由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器ACC、暂存器、程序状态寄存器PSW、BCD码运算调整电路组成。
引脚与功能
1.电源引脚Vcc和Vss
Vcc接+5V,Vss接地。
2.时钟电路引脚XTAL1和XTAL2
3.控制信号引脚
RST/Vpd
RST为复位信号输入引脚,高电平有效。第二功能为备用电源的输入端,当主电源发生故障时为RAM提供备用电源,保证其内容不消失。
4.I/O端口
P0口
作外部三总线的地址总线(低8位)/数据总线。
P1口
作扩展型芯片的外部引脚,例如52的C/T2外部信号输入,S52之WDT的报警输出等。
P2口
作外部三总线的地址总线(高8位)。
P3口
作串口、定时器、外部中断的输入/出线,及外部RAM读写的控制信号(外部控制总线的一部分)。
外部三总线是如何分配的:
数据总线:P0口;
地址总线:P0口,外部地址总线(低8位,需锁存);P2口,外部地址总线(高8位);
控制总线有:P3.6(外部RAM /WR)、P3.7(外部RAM /RD)、EA、ALE、PSEN等。
存储器结构
1.程序存储器
用于存放编好的程序、表格和常数;64KB;片内外统一编址。
从片内程序存储器和片外存储器取指令执行速度相同
。
2.内部数据存储器
用于存放运算中间结果,数据堆栈和缓冲、标志位、待调试的程序等;片内256字节RAM,片外可扩展到64KB。
3.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程序计数器PC
用于存放下一条需要执行的指令地址
。
累加器A
算术运算的第一位操作数(被数)和运算结果都存放在累加器A或AB寄存器中
。
B寄存器
用在乘除法运算中。乘法指令两个操作数取自A和B,其结果存储在AB寄存器中;除法指令中,被除数取自A,除数取自B,商存在A中
,余数存在B中
。
程序状态寄存器PSW
8位寄存器,存放程序状态信息CF、SF、AF、OF等。
栈指针SP
8位专用寄存器。始终指示栈顶位置
。
数据指针DPTR
16位寄存器,可以拆成两个独立的8位寄存器使用。
端口P0~P3
I/O口和RAM统一编址,所有能访问RAM单元的指令,都可以用来访问I/O口。
串行数据缓冲器SBUF
用于存放欲发送或已接收的数据。
定时器/计数器
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T0和T1。
4.位地址空间
5.外部数据存储器
时钟和复位
1.CPU时序逻辑
时钟周期
最小的单位,不再分割。
机器周期
执行指令的基本单位。
指令的运算速度和其机器周期直接相关,机器周期数较少则执行速度快。
指令周期
每条指令由一个或多个机器周期组成。
单周期指令、双周期指令、四周器指令。
四周期指令只有乘除两条指令
。其余都是单周期或双周期指令。
一般地,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
2.复位
概念
复位是使CPU和系统中的其他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方式
上电自动复位
和手动复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