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孤獨,是生命中人際關係的品質出了問題,與數量無關。
獨處的平靜也許令人嚮往,但孤獨不同於獨處,是社交上的孤立。就算從早到晚身邊都有人團團圍著你,只要你覺得自己隱形、透明,或自己的存在無關緊要,便仍會為孤獨所苦。同樣地,若你認為發生緊急狀況時沒有人可以聯絡,或在遠行時不知道要找誰來照顧家裡的花草,也會感到格外飄零與脫節。
孤獨之所以令人如此痛苦,是因為人先天就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身心健康與社交關係緊密相依。深受孤獨感打擊的人,極有可能患上嚴重的健康疾病。孤獨會提高中風、意識混淆、記憶喪失與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其對壽命的影響不亞於一天抽十五支香菸,甚至比整天坐著或者嚴重肥胖來得更加有害。
然而孤獨是主觀的,孤獨是一種感受。正因如此,我們能透過許多不同方式減輕它帶來的衝擊。
你可以立刻下定決心,讓孤獨不再是人生中的選項。只要有此意願,就該放手追求優質的人際關係,讓你能看見自己有多特別,或感覺受到重視。我要你知道,你現在就可以選擇一條讓生命更為豐盛圓滿的道路。
我以自己的職涯與人生經驗向你保證,此言不虛。這就是為什麼我都已經九十六歲了還閒不下來─我無法眼睜睜看著社會上這麼多人遭受孤獨之苦。已深陷孤獨泥淖的你,或許以為此生再也無法翻身,但請你握住我的手,讓我拉你一把,脫離深淵。
紐約州州長凱西.侯庫爾(Kathy Hochul)延請我出任該州孤獨大使(Ambassador to Loneliness)時,美國還不曾有過這樣的職位。其實,侯庫爾州長找不到比我更合適、更具權威的人選了,因為我這一生都與孤獨共枕同眠。
年僅十歲時,我就與家人分散、成為難民,孤苦無依,至今未能與父母與祖父母重逢。我也體驗過病痛與殘疾導致的孤獨,在一次轟炸襲擊中,被彈片刺穿身體,我渾身是傷,更失去單邊腳掌的一部分,在我萬念俱灰、以為自己難逃一死時,孤獨幾乎將我壓垮。
另外,永遠被視為他者、無法融入群體的孤獨,我也感受過。我的身高不到一百四十公分,在電視上總能靠嬌小的體態捕獲關注,幾乎所有人都比我高。這與眾不同的亮點,的確在我的職涯中起了作用,卻也深深地讓我感到被孤立。當時,我非常肯定不會有男人想要這樣的女性、自己這輩子永遠結不了婚;不過,爾後的人生中,我不但順利找到對象,還結了三次婚呢。雖然前兩次的婚姻以離婚收場,但第三次,我嫁給了佛列德.魏斯特海默,到他離世前,我們攜手走過三十五年的婚姻,他是我一生的摯愛。
偷偷告訴你一個小秘密:與孤獨相伴的親身經歷,並不是我在孤獨大使遴選中脫穎而出的唯一原因。其實,我是透過暗地費盡心思遊說、牽線,才搶下這個機會。因為身為專業性治療師的我,具備相當獨特的資格,能幫助人們戰勝孤獨,所以我才如此積極爭取孤獨大使的職位。性失能與孤獨都是大眾觀感中的汙點,沒有人樂於承認自己在房事上遇到困難,或朋友很少。這兩者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中,最大的共通點就是恥辱感,而恥辱,也是我在職涯中,一路戮力協助人們克服的惡魔。
大家回想一下,八○年代同志朋友們在愛滋病危機中遭受的公開羞辱,其實是全然不必發生的。這就是為什麼,我自始至終都堅持公開談論同性戀的性傾向,並擁抱所有愛的表現。那一次的愛滋疫情中,我盡了一己之力,改變社會上關於性愛與歸屬感的對話,我也因此確信,只要大家願意公開地討論孤獨,而且能理所當然、毫無避諱地暢所直言,那麼深受脫節之苦的朋友們,也能不再感到如此孤單。
現今,孤獨疫情氾濫已廣為人知,坊間有許多相關的書籍與研究,媒體也揭露了該問題所造成的深遠影響。向所有報導與研究人員致上敬意。不過,如同先前提到的,我想提供不同的觀點,來滿足人群的需要。本書要探討的,並不是社會是怎麼陷入如此脆弱不安的險境,也不會檢討政府機構做了哪些努力來解除危機,唯一例外,是此書最後,美國首席醫官費維克.莫爾提醫師會提供重要策略,幫助人們建立社交上的連結感。
我從前是行為治療師,當客戶走入診間時,我不會花時間深入探討他們的過往、找到他們性事問題的心理根源,而會將這部分的工作留給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我的工作範疇更為直接且速效,單純協助任何來尋求幫忙的朋友,以及廣播和電視節目的聽眾與觀眾們,改變與性行為互動的方式,進而享受更優質的性愛生活。這也是《別擔心,世界總會擁抱你》打算採取的策略。如果你為孤獨所苦,你需要的,是打敗孤獨怪獸的務實建議,而我會給你所需的法寶。
《別擔心,世界總會擁抱你》是一本為打敗孤獨而生的,簡單直接的指南,提供一百個能讓你立刻行動的具體點子與機會。這本指南中的技巧,有些是我曾於自己私生活中運用過的,有些則用於幫助孤獨不已的客戶朋友。此外,我也囊括了外部專家的建議,包含組織心理學家以及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與自我」計畫創始人兼主持人雪莉.特爾克教授(Sherry Turkle)、暢銷書作家與播客節目《Happier》主持人葛蕾琴.茹彬(Gretchen Rubin),以及其他各界專家。
但我可不只是把建議提供給你,還會盡一切所能鼓勵你採納建議。
我會扮演你的啦啦隊、教練、教官,也就是三合一的角色。認識我的人很快就會發現,我從不浪費時間獲得想要的成果,如果不是昨天,就是現在。當然,有些事情不得不慢慢等待,但是人生很多時候,耐心等待,往往表示你不會如願以償。在這個世界中,要成功的人必須有點膽量,我們也該提起同樣的勇氣與膽識,來解決孤獨的問題。我能親身證明,孤獨真的很難受,不過,它也是可以克服的病症。我不會騙你這條路輕鬆容易,但我可以向你保證,這絕對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