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

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

  • 作者:吳晟
  • 出版日期:2014/04/08
內容連載 頁數 3/8
那年,國道三號公路竹山段,正值興建期間,遇颱風施工暫停。我們爬上工地裡高聳矗立的橋墩,眼下濁水溪、方圓數十公里河床地,滿滿堆疊著大大小小樹頭、樹幹、樹枝……;水慢慢退去,河床的創傷赤裸裸,森林的遺骸、山壁滾落的石塊相互推擠,從上游緩緩往河口而去。往東北方向眺望,東埔蚋溪(濁水溪支流)潰堤的泥流,把「木屐寮村」,連同十九位鄉民、四十三戶人家,全淹埋在土石下方;曾經趕著開發的怪手,這一刻卻趕著在營救,大鐵杓一鏟一鏟往地底挖,尋找被埋葬的生命;位處地勢較高的少數房舍,遠望還露出紅屋頂,彷彿述說著那些曾經歡愉生活過,而今已然消逝的村莊生息。

桃芝風災過後,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專職管理濁水溪流域)投入十五億元經費整治東埔蚋溪,開闢了三十公頃木屐寮滯洪區,以九千萬元,設置面積七公頃的木屐寮事件紀念公園。後續大筆金錢投入整治工程,木屐寮災難事件的紀念與河川修復,經過十年歲月,似乎已經妥善完成了。

二○一三年三月,我從新聞報導當中,看見「精心」打造的木屐寮紀念公園木棧道已全然腐朽崩壞、水泥砌造的親水池無法蓄水而乾涸、胡亂種下外來品種的「山櫻花」,水土不服快死光了。顯然,大地又增添了一片昂貴廢墟。

我們曾經站在橋墩高處,遠眺國道三號竹山路段,早已完工通車,車流鼎沸。但是濁水溪河床繼續下切,橋墩基樁裸露超過二公尺,土石泥流順河道一再鞭笞,越來越嚴重。每天行經上頭的數萬輛車流,難道不會擔心嗎?

東埔蚋溪、木屐寮村的整治工程,只是全台灣眾多水利工程當中的一個小案例,請進入行政院主計總處網站查詢,二○○四年以來,以治水為名目,政府投入地方的總經費已經超過三○○○億,這麼多的金錢,卻換來每況愈下的大地環境。

2
「水」是生命元素,古老水文與古老土地同時出世。《聖經》古籍〈創世紀〉開場白:「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印證了水比上帝的靈存在更早。上帝將水分為上、下,才有了天地,才有接續而來的生命,萬能如上帝,也不能沒水。

「水權」就是「生命權」。古往今來生物群聚,依傍水域生活。漫漫水流、撫觸田野、滋養眾生、萬物同享,多麼天經地義。台灣原本是水水大地,人們生活周遭,總有清清小溪流動,像親切的鄰家玩伴;可戲水、垂釣、浣洗衣物;水域邊坡,芳草萋萋,是魚蝦產卵護佑的棲地;草根、樹根,是守坡護岸的堅實力量。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