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与非网,作者:夏珍
异构计算空前复杂的今天,CPU、GPU、NPU、ISP等多源IP被高密度地集成到单颗芯片内,数据流量呈指数级增长,服务质量、仲裁策略与数据流优化难度陡增,传统总线与交叉开关已触碰扩展极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片上网络(NoC)应运崛起,以可扩展、可配置的分组交换架构,为不同核心与IP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确定性QoS的片上通信基础设施,成为打通异构算力孤岛、释放芯片整体性能的关键纽带。
在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赛昉科技IP产品线总经理周杰分享了自研的一致性片上网络(NoC)StarNoC对接RISC-V的实践。
周杰表示,随着RISC-V向多核、众核及异构计算场景快速扩展,StarNoC的推出将为RISC-V生态提供关键的基础设施支持。
RISC-V的高性能计算趋势与挑战
当前,RISC-V正从嵌入式领域向高性能计算(HPC)、人工智能(AI)等高端场景迈进。这一趋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多核与众核扩展成为主流,从单核到数千核的多集群配置逐渐普及,以满足AI和HPC的算力需求。其次,异构集成协同需求凸显,混合架构SoC(如RISC-V与ARM、DPU、AI加速器的组合)需要高效的互操作性。最后,新兴技术融合(如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对芯片内数据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趋势带来了核心挑战:如何管理大规模核间及异构单元间的数据流量?一致性NoC因其支持高带宽、低延迟通信的能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业界头部企业如英伟达、ARM和华为已通过自研一致性总线(如NVLink、CMN、HCCS)证明了NoC的重要性。
国产NoC的迫切需求与赛昉的实践
全球范围内,能够支持大规模多核系统的商业化NoC IP公司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ISC-V处理器的应用。同时,在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国产NoC的需求更加急迫。
周杰透露,赛昉科技推出的StarNoC系列填补了这一空白,其产品包括面向中低端场景的StarNoC-500和面向高端场景的StarNoC-700。
据悉,StarNoC-500采用交叉矩阵拓扑,支持4-16核配置,主打高带宽和低延迟,适用于中低端手机、工业及通信领域。而StarNoC-700则采用环状或网状拓扑,单Die支持16-256核,多Die扩展可达512核,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和能效表现,目标场景包括旗舰手机、PC、服务器及自动驾驶。
StarNoC-700的核心优势与落地
StarNoC-700作为赛昉的重点产品,具备多项创新特性:
高性能设计:通过Mesh Router双通道路由、动态QoS调节及并行处理能力优化,实现了低时延和高带宽。
灵活配置:用户可自定义总线规模(最大12x12)、组件挂接方式及处理能力,满足多样化需求。
低速控制网络:支持自定义协议,用于CSR读写、中断汇聚等功能,同时兼容RISC-V消息中断网络。
稳定性与低功耗:集成SRAM ECC、异常校验上报及硬件自动时钟门控等技术,确保系统可靠性和能效。
在实践层面,StarNoC-700已与赛昉自研的高性能RISC-V核Dubhe-70/Dubhe-83完成适配,并搭建了多核一致性互联的验平台。测试结果显示,在多核场景下,StarNoC-700的性能表现接近线性增长,总线吞吐量测试也展现了优异的扩展性(Scaling factor接近1)。
-
NoC
+关注
关注
0文章
41浏览量
11989 -
RISC-V
+关注
关注
46文章
2630浏览量
49240 -
赛昉科技
+关注
关注
3文章
173浏览量
1500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全球Silicon 100:中国高性能RISC-V力量强势入围

赛昉科技徐滔:以精准场景牵引,RISC-V抢滩数据中心百万颗市场

借势 RISC-V与 AI 浪潮,元石智算打造算力新范式

“核心技术突破+关键应用支撑”,赛昉加速RISC-V生态突围

共建生态,赋能应用 | 赛昉科技精彩亮相中国RISC-V生态大会

首届RISC-V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赛昉携手产业伙伴共绘RISC-V新蓝图

赛昉科技将亮相RISC-V产业发展大会,带来应用、软件、人才三大核心主题分享

赛昉科技亮相ICCAD-Expo 2024,共探RISC-V技术最新发展

赛昉科技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精彩呈现RISC-V创新成果

预售启动!昉·星光 2 AI套件正式发布,基于RISC-V构建AI算力

赛昉科技产品亮相RISC-V开源创新中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

如何让RISC-V企业赚钱?赛昉科技展现全场景RISC-V解决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