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vs. 時機: 美股市場回調比你想像的次數更頻繁

本文資料由客戶提供

截至 2025 年 4 月 8 日,標普 500 指數 $S&P 500 Index (.SPX.US)$ 較歷史高點已回落 17%,引發華爾街與社交媒體上關於「熊市警報」的熱議。然而,從標普 500 長達 60 年的歷史走勢來看,卻揭示了一個出人意表的真相:該指數在 93% 的交易日中都曾出現過下跌。根據新加坡銀行(Bank of Singapore)的統計,僅錯過表現最佳的 1% 交易週,就可能對投資報酬造成巨大影響。本文透過數據拆解多空循環背後的邏輯,揭示「投資靠時間,而非時機」的核心智慧。

市場回調比你想像的更頻繁

根據 LPL Research,自 1950 年以來,標普 500 每年平均會出現:

  • 至少 5% 的回調:約每年 3.4 次
  • 超過 10% 的修正:約每年 1.1 次
  • 超過 15% 的重大調整:約每年 0.5 次

幾乎每一年,市場都會因為戰爭、科技泡沫或疫情等各種因素出現下跌——但最終總是會反彈。


非衰退型熊市的復甦速度更快

當市場跌幅超過 20%、並持續兩個月以上時,通常會被定義為熊市。但是否衰退,將直接影響市場的復甦速度。例如:

  • 1966 年熊市:由於聯準會緊縮與信貸緊縮導致市場下跌超過 22%,但聯準會快速降息,經濟未陷入衰退,市場迅速反彈。
  • 1973 年熊市:在石油危機與聯準會持續緊縮下,市場重挫超過 48%,耗時超過 6 年才回到高點。

連頂尖機構也難以精準預測市場

WisdomTree 對 2022 年底 16 間銀行與資產管理機構的預測進行分析。雖然標普 500 指數在 2023 年實際上上漲了 24.2%,但預測結果卻大相逕庭:

  • 預測範圍從最悲觀到最樂觀相差達 21%。
  • 沒有任何一家機構準確預測結果,誤差最大者偏離實際值達 28%。

為什麼「待在市場」勝過「抓準時機」

坡銀行的數據顯示:若一名投資人在 1970 年投入 100 美元於標普 500 指數並持有至今,其資產將成長至 30,660 美元。但若錯過表現最好的 1% 交易週,最終資產僅為 3,270 美元,報酬差距高達 9 倍。

市場的最佳表現,往往出現在最劇烈的波動之後。歷史證明,最大漲幅通常發生在最大跌幅的隔天或隔週。

Morgan Stanley 首席策略師 Mike Wilson 指出:「試圖躲避市場下跌,往往也會錯過最快的反彈,就像一個人為了躲雨待在屋內,結果也錯過了彩虹。」

將觀察重心從短期轉向長期

將觀察重點從每日、每週或每月的短期波動,轉向年度或多年期的長線評估,能夠幫助投資人擺脫短期情緒干擾,更專注於長期資本成長。

新加坡銀行建議投資人應保持長期視野,避免在市場動盪時恐慌性拋售,以便完整參與市場復甦週期,實踐「持續投資是累積財富最可靠的方法」的原則。

在市場恐慌與衰退預期瀰漫之際,值得再次回味本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經典語錄:

「短期來看,市場是投票機;但從長期來看,它才是一座秤重機。」

投資者還可以使用定投功能進行投資,以分散市場時機風險,減少市場波動的影響,並分攤購買成本。

星島讀者優惠新客獎勵最高$4600,點擊下方瞭解更多開戶詳情

以上內容由Moomoo Technology Inc提供,moomoo軟件是由Moomoo Technologies Inc.提供的線上交易平台。

所有投資都涉及風險,包括可能的本金損失。過往的證券、市場或金融產品的表現並不保證未來的結果。

*本文資料由客戶提供,不代表《星島網》立場,僅供讀者參考。內容不應視為買賣證券、期貨或其他投資產品的建議或招攬,所有信息及數據僅供參考,歷史數據不應作為判斷未來走勢的依據。投資涉及風險,請審慎理財。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