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主題特輯 詹宏志|溫泉與詩人

詹宏志|溫泉與詩人

by 詹宏志

吃完豐盛多彩的晚餐,裸身泡在礁溪老爺酒店的溫泉裡,窗外綠意光影盎然搖晃(雖然已是夜晚,庭園仍有夜間照明),流動的熱水溫柔地撫摩著肌膚,我不禁舒了一口長氣,感覺身心鬆弛,憂慮全消,如果此刻我想追問這一切舒適感的由來,我發現這些故事不僅時間久長,連地理上也是非常遼遠……。

我與溫泉的相逢相親起源甚早,我有意識地追逐溫泉,甚至可以回溯到一九八○年三月,我千里迢迢(以當時的交通條件而言)專程前往花蓮紅葉村,投宿日治時代就已經以泉質聞名的紅葉溫泉旅社,我輾轉乘坐各種車輛來到紅葉村,循址找上門時,卻對眼前一片小學校舍模樣的建築與環境感到迷惑,一群小孩在廣場嬉戲,我在升旗台旁的榕樹下向一位老人問路,他指著木造校舍說:「那裡就是旅舍。」儘管旅館內的設施十分樸素簡易,溫泉浴池也只是簡單的水泥砌成,夜晚蟲鳴四起,旅館的薄被讓我踡縮在床瑟瑟發抖,但那仍然給廿四歲的我一個心願得償的美好回憶。

八○年代後期我開始在日本自助旅行,那個時候外國人在日本鄉間旅行還不太容易,我嘗試使用當地的旅行服務日本交通公社 (簡稱JTB),用有限的日文摸索日本各地的溫泉之宿,我的第一個溫泉經驗是日光周邊山區的中禪寺溫泉(多年之後它成了渡邊淳一著名小說《失樂園》裡一個偷情的場景),投宿在一個由舊大使官邸改建的湖畔小旅館,初嘗一泊二食的滋味(其中有一道菜用了湖中養殖的虹鱒,非常美味),第二天早上,熱心的旅館主人開車載我遍遊周圍名勝,並用他艱難的英文向我介紹景色的名稱與特色(主人介紹到男體山的時候突然語塞,大概是意識到翻成英文的名稱著實有點不雅)。

可能當時是日本偏遠地方外國遊客還很珍稀的緣故,我受到額外的熱情招待是常常發生的(有一次在九州南阿蘇一間民宿,男主人開吉普車把我載到一家眺望絕美的咖啡店,也不肯進門與我共飲,獨自站在外面抽菸,讓我在店裡一人喝完咖啡);受了這些美好款待(おもてなし)的鼓勵,從那之後,我大概在二十年間拜訪了超過一百處日本溫泉,包括一些號稱祕境較難到達之處。我每每和日本朋友提到我去過的日本溫泉數量或某些偏遠的目的地,他們也不免瞪大眼睛,說:「詹桑,我們日本人也沒有去過那麼多地方呀!」

有些日本溫泉旅館設施與環境優雅細緻直達藝術之境,也有一些旅館提供了令人難忘的美食與接待,但有些旅館的特殊條件則連上文化的氛圍與歷史的淵源,那就是某種難以形容的體驗了。

有一次,那可能是九○年代初,我們一行人包括了兩位年紀還小的小孩,但我們想要探訪景觀聞名的奧入瀨溪谷,為了完整享受那片歷史上著名的美景,我建議的計畫是不搭巴士,全程步行踏遍全長超過十五公里的「瀑布街道」。前一晚我們投宿在燒山溫泉一間民宿做為「前進基地」(我們還要多走三公里才能進入奧入瀨溪谷區域),一大早出門時,民宿女主人追出來,提醒我鄉間公車班次很少,千萬不要錯過巴士,我向她說明我的步行計畫,女主人一手捂住張大的嘴巴,一面指著背著小背包的小孩:「可是他們還那麼小?」

那是冬天隆雪時刻,進入溪谷之後,道路沿著溪流相隨蜿蜒,白雪覆蓋了整片路面,兩旁參天大樹的枝枒上都堆積了白雪,經常嘩啦一聲,雪花就撲頭蓋面傾倒下來,順便還驚起幾隻呱呱啼叫的烏鴉。溪水潺潺有聲,有時平緩有時湍急,溪中有各種覆蓋雪花的黑色岩石,完全是一幅寧靜幽美的黑白水墨山水。我們在飄著小雪的路上走了六個小時,幾乎沒有遇見其他行人。偶而有當地自駕車行經身旁,他們看見我們陣中有嬌小人影,至少有兩輛車的司機停下來問我們需不需要便車幫忙,我們都微笑揮手婉拒了。溪谷道路的終點是十和田湖,這本應是一個周邊區域的觀光基地,但嚴冬雪封之際,所有的商店都關門了,巴士也沒有了。我在湖邊的電話亭叫了兩輛計程車,把我們載往在山中的另一個僻靜目的地:蔦溫泉(讀做Tsuta Onsen)。

這是一家被隔絕在雪埋山區的木造旅館,建物還保持著粗獷樸素的造型,看來已頗有歷史,周圍是一整片茂密樹林,環境也還保有原始未開發的模樣。走了一整天已經疲憊的我們,等不及要去浸泡溫泉,我最先抵達浴場,得到片刻時光,獨自一人泡在帶著香氣的山毛櫸木打造的浴池中,一天雪地行走的疲勞完全融解,像現在浸泡在礁溪溫泉的的我一樣,長舒了一口氣,覺得沒有比這更舒適的人生時刻了。

第二天清晨我起得早,天未亮我先到旅館院子舒展筋骨,眺望遠方是一層層披著雲霧的山毛櫸樹林,突然院子邊上走出一位正在打掃庭園的男子,打了招呼後男子自我介紹是旅館主人,並問我為什麼來到這麼偏遠的旅館,我說是因為讀到書上說這是詩人大町桂月的常宿之地,也讀到詩人描述旅館周邊樹林的美麗,他稱它是「十和田樹海」,旅館主人聽後看起來很激動,他轉身進入室內拿出兩冊詩人的詩集來,不由分說要送給我,兩本詩集用詩人的毛筆手稿景印,裝訂成線裝書模樣,非常雅致,主人說這是詩人同意讓他們旅館自行印製的,要我一定要收下。

在各種日本溫泉地旅行時,這種文學家足蹤的臨場感是非常強烈的,你很難不在伊豆或湯澤遇見某些川端康成的痕跡,住過的旅館保留了某間房間或若干用具。我曾在位於賢島的志摩觀光旅館撞見一整片保留了作家山崎豐子旅跡的昏暗展區,有大量的手稿、道具與照片;又有一次,我在日本北陸山代溫泉一家老舖旅館,進門驚見牆上都是北大路魯山人的書畫作品,晚餐餐盤端上來竟然也有魯山人的陶藝作品(這不是應該送進博物館了嗎),我問起緣故,活潑俏皮的女主人說:「北大路先生每年冬天都來投宿,一住甚至超過一個月,他喜歡這個鄉村地方,甚至在附近建了一個工作室,我們館裡的東西都是他開心的時候送我們的呀。」

除了這一類的奇遇,在溫泉地裡遇見作家的居停記錄是很多的,常見的還有歌碑或句碑,將詩人的名句勒石刻碑,立於景勝之地,往往成為另外一種人文風景。

台灣本來也是火山與地震的國度,從南到北也有數之不盡的溫泉泉源,但以我的經驗,感覺我們對溫泉的經營投入還少,像礁溪老爺或谷關虹夕諾雅這樣精緻的地方還不多,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想像如果有一天,我來到南投家鄉的東埔溫泉,那裡群山圍繞,有溪流有瀑布,如果我們願意經營雅致的溫泉旅館,舒適的房間加上木造或石砌的浴池,如果有與周圍環境對話的露天風呂就更加令人嚮往;如果走在周邊庭園或山間小徑,忽遇一石,上面刻勒的是我的同鄉詩人向陽的歌碑,那種自然與人文相遇的情懷,就足以創造一種可感可念的「台灣體驗」了……。

撰文|詹宏志

作家、PChomeOnline 網路家庭董事長。出生於一九五六年,南投人,台大經濟系畢業。擁有超過四十年的媒體經驗,曾任職於《聯合報》、《中國時報》、遠流出版公司、滾石唱片、中華電視台、《商業週刊》等媒體,曾策畫編集超過千本書刊。並創辦了《電腦家庭》、《數位時代》等四十多種雜誌。二○○六年,詹宏志發表首部散文集《人生一瞬》,感性書寫童年與往事,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情感。二○○八年,出版《綠光往事》,爬梳家族往事,重現了五、六〇年代台灣小鎮的生活氛圍,猶如經典老電影。二○一五年,他將旅行與讀書兩大人生志趣的書寫集結,推出詹式風格的《旅行與讀書》,雖自謙只是長者喋喋不休的紀行,實則展現了熟悉旅行敘事傳統的詹宏志不凡的寫作企圖。二○二二年《舊日廚房》是一部貫通家庭生活飲食史與人生故事的書寫,融合一段婚姻兩個家庭節儉中追求創意、富足裡講究優雅的飲食往事兼及人生闖蕩、各種精彩遊歷交織入日常的廚房冒險之旅。他把人生寫入食譜、讓餐飲指南也有旅行故事。

喜歡我們的 內容 嗎?

記得 訂閱 !支持我們!

《聯合文學》雜誌 NO.490:大考作文

大考作文 知性+情意必勝全攻略 捨不得/未成功的物品博覽會/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多做多得/縫隙的聯想/遠方/從陌生到熟悉/舉重若輕/我們這個世代/關於五十二赫茲,我想說的是⋯⋯ 你喜歡寫作文

» 完整閱讀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