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健康类产品中,慢性病防治与管理是非常大的一块业务,也是特别复杂的一类。本文分享了四种管理模式,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这块产品的设计
随着国民经济和老龄人口的增加,未来五年我国慢病管理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9年我国慢病管理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882亿元。随着科技与技术的进步,政策的逐步完善,慢病管理产品也趋于成熟与智能化。
一、慢病管理概述
1. 慢病定义
说了那么久的慢病管理,到底什么是慢病管理呢?官方定义的慢病管理包含两个方面:
- 组织慢病专业医生、药师及护理人员,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 慢病管理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主要内涵包括慢病早期筛查,慢病风险预测,预警与综合干预,以及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慢病管理效果评估等。
从以上概念可看出其中有两点区分于传统卫生服务模式关键因素,分别是多角色协同与日常干预。
2. 慢病病种分类
国内主要慢病包含哪些呢?可以对代表性疾病按病种类型进行分类,最常见莫过于高血压、糖尿病,随着社会压力的提升,近几年精神疾病、肿瘤的病例数量也日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