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表面论文快讯-172]LPR-Janus超表面实现幅度相位联合调控-北工大包蕾联合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

栏目介绍: “论文快讯”栏目旨在精简地分享一周内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Metasurface领域研究成果,帮助读者及时了解领域前沿动态,如果对专栏的写法或内容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后续会陆续开启其他专栏,敬请期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论文基本信息:

    标题:
    Transparent and Conformal Directional Janus Metasurface with Joint Amplitude and Phase Modulations

    作者:
    通讯作者 包蕾(北京工业大学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Le Le Zhu(北京工业大学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Xue Yun Guo(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Liang Wei Wu(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Huan Zhang(北京工业大学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Pengying Chang(北京工业大学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解意洋(北京工业大学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吴瑞元(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崔铁军院士(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时间:
    2025年5月21日(其中2025年2月14日投稿,2025年4月8日返修)

    发表期刊: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JCR-Q1,IF=9.8)

  • 论文快览:

    解决的问题:
    现代通信系统对高集成度、多功能超表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现有方案在方向复用与透明性、可形变设计间存在显著矛盾。传统Janus超表面依赖多层堆叠或金属结构,导致光学透明度低(通常<20%)且无法适配曲面基底,制约了其在航空、可穿戴设备等动态场景中的应用。现有透明超表面虽提升透光率,但功能单一(仅反射或透射调控),缺乏方向复用能力,亟需一种能同步实现高透光、共形适配与方向非对称调控的解决方案。

    提出的方法:
    本研究提出基于ITO-PET薄膜的透明共形Janus超表面,采用三明治结构(ITO图案层-PMMA隔离层)实现振幅-相位联合调控。单元设计包含三层正交ITO光栅与C形环,通过调节C形环开口角(α)与旋转角(β)独立控制交叉极化波的振幅(0-0.77)与相位(0-2π)。超表面采用棋盘格排布,将两组单元(A/B)以90°旋转交替排列,分别响应正/反向入射波,生成方向依赖的全息图像或波束。共形设计中通过几何光学近似计算曲面相位分布,结合复合振幅叠加实现多焦点与多波束调控。

    实现的效果:
    实验验证超表面在19 GHz下透光率达38.5%,正向传输效率89%(反向效率<5%),方向非对称比(F/B)>160。平面全息测试中,“SEU”与“BJUT”图像在70 mm处SNR达6.2(仿真16.0),效率0.51(仿真0.69)。共形圆柱超表面在曲率半径84.2 mm时,双波束偏转(θ=±20°)能量差8.5 dB,双焦点位置误差<5%,近场聚焦效率25%,验证了复杂曲面下的稳定调控能力。

    创新点分析:
    本研究的核心突破在于首次将透明性、共形适配与方向复用深度耦合,通过ITO-PET薄膜与三明治结构设计,解决了传统方案中透光率、机械柔韧性与功能密度的互斥难题。C形环几何参数联合调控策略实现振幅-相位解耦,规避了金属结构的吸收损耗与多层堆叠的笨重缺陷。棋盘格排布与复合振幅叠加算法,将方向复用从平面扩展至任意曲面,为机载通信、曲面成像等场景提供了高环境适应性的物理-算法协同范式,推动了超表面从静态器件向智能可编程平台的跨越。

论文重要图文:

摘要:为应对现代通信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集成多功能超表面的设计已成为研究重点。Janus超表面通过为不同入射方向的电磁波提供独立相位响应实现空间多功能集成,达成方向复用。在此提出一类具有光学透明性的新型Janus超表面,通过精确的幅相联合调制实现非对称传输。该Janus超表面在平面态可实现方向选择性全息成像,在共形态可支持多焦点汇聚与多波束偏折等先进非对称电磁功能。实验中加工样品表现出与设计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同时维持≈38.5%的光学透明度。我们相信这种具有独特透明性和非对称传输控制能力的共形Janus超表面,在特定环境下具有展现多样化高价值应用的巨大潜力。

结论
在设计与实验研究中,所提出的光学透明共形Janus超表面展现出广泛的精密电磁调控能力。一方面,基于非对称传输的Janus超表面设计在提升电磁功能密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大幅降低系统复杂度;另一方面,设计中将适形性与光学透明性相结合,显著拓展了超表面在飞行器及卫星表面的应用范围,在复杂环境中彰显其巨大潜力。本研究样品的透光率约为38.5%,通过优化单元结构设计、减少ITO薄膜层数可进一步提升。此外,在共形Janus超表面中集成二极管、石墨烯或液晶等有源元件,可融合可编程超表面概念,推动实现具备动态实时控制能力的多功能共形平台,为动态调控开辟新可能。总之,我们提出了具有光学透明性的共形Janus超表面方案,通过传播方向复用实现电磁调控,即使在曲面状态下仍可通过幅相联合调制实现两侧有效控制。为验证方案有效性,通过仿真与加工制备了平面全息Janus超表面、不同形态共形超表面及圆柱共形Janus超表面等多组样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高度吻合,表明所设计Janus超表面可通过方向复用实现不同预设参数的电磁功能。我们相信该工作为超表面多功能集成及应用场景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透明共形Janus超表面概念示意图
该超表面对来自相反方向的线偏振电磁波表现出非对称传输特性。当波从左侧入射(黄色箭头)时,在右侧空间生成两个焦点;反之,当波从右侧入射(蓝色箭头)时,在左侧传输空间分裂为两束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a) 三明治式级联结构单元设计示意图,包含三层图案化层。
b) a)中单元的分层结构及各层ITO图案的几何细节。
c) 和 d) 设计单元在19 GHz下随参数α变化的幅度(|Tyx|)与相位(∠Tyx)响应仿真结果(β取不同值)。
e) 和 f) 设计单元在9–30 GHz频率范围内随α和β变化的Tyx幅度与相位仿真结果。
g) 前向(Tforward yx)与后向(Tbackward yx)传输条件下,单元两侧入射与透射电磁波的极化态定义。
h) 所选3bit单元的前后向传输比(F/B)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a) 平面透明Janus超表面示意图:单元分为Group A(蓝色)与Group B(黄色),以棋盘格形式排列,超胞间旋转90°,支持独立方向波选择以实现全息图像重建。
b) 和 c) 图案化ITO薄膜的照片及透光率测量结果。
d) 超表面单元A和B在两侧生成全息图像示意图:单元A在前向形成“SEU”,单元B在后向形成“BJUT”,实现方向复用。
e) 单元A和B位置处用于生成“SEU”和“BJUT”的幅度与相位计算分布。
f) 超表面完整的幅度与相位分布。
g,h) 样品实验与仿真结果:前向平面波照射下(g)80 mm处的“SEU”图像,后向平面波照射下(h)85 mm处的“BJUT”图像(18–21 GHz频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a) 1×3单元阵列对称弯曲示意图。
b) 前向Txy传输幅度与相位响应在10°–50°弯曲角度下的仿真结果。
c) 圆柱共形超表面示意图:沿X轴向+Z轴对称弯曲180°,半径R=84.2 mm。
d) 通过幅度与相位调制在c)中共形超表面生成两束不同强度波束的示意图。
e) d)中共形超表面的幅度与相位计算分布。
f) XOZ平面二维远场仿真辐射方向图(θ角范围±10°–40°)。
g) 沿X轴向-Z轴对称弯曲的圆柱共形超表面坐标系示意图。
h) 在g)中共形超表面Z轴方向生成两不同强度焦点的示意图。
i) g)中共形超表面的幅度与相位计算分布。
j) 超表面85 mm处电场强度仿真:焦点可在焦平面内移动且强度可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a) 共形Janus超表面示意图:沿X轴向-Z轴对称弯曲180°,+Z方向入射波生成两不同强度焦点,-Z方向入射波在后向空间形成两能量分布不同的波束。
b) 共形Janus超表面的幅度与相位分布。
c) 制备的超表面样品照片(左)及可见光透射测试装置(右)。
d) 超表面全波仿真:X-Y平面(左,距超表面F=80 mm)与X-Z平面(右)电场强度分布。
e) 超表面85 mm处Y极化电场强度实测分布(18–20 GHz)。
f) 共形超表面-Z方向入射的远场特性仿真:3D辐射方向图(上)与XOY平面二维方向图(下)。
g) YOZ平面Y极化与X极化下的电场分布仿真。
h) X极化下19 GHz与21 GHz的二维远场辐射方向图仿真。

参考文献:

  • L. Bao, L. L. Zhu, X. Y. Guo, L. W. Wu, H. Zhang, P. Chang, Y.-Y. Xie, R. Y. Wu, T. J. Cui, Transparent and Conformal Directional Janus Metasurface with Joint Amplitude and Phase Modulations. Laser Photonics Rev 2025, 2500340.
    DOI:https://doi.org/10.1002/lpor.202500340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专注于超表面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术成果和技术应用分享。所有发布的内容和图片,均已标明来源,且仅供个人学术学习和知识积累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您发现任何版权或相关问题,欢迎通过邮箱 metasurface@126.com 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并协调相关事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etasurface_Lear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