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代人的智商和注意力差异是如何出现的-250602

换一个角度,落后被淘汰。落后的人脑思维模式被更为先进的智能大模型所淘汰。

换一个角度,落后被淘汰。落后的人脑思维模式被更为先进的智能大模型所淘汰。

换一个角度,落后被淘汰。落后的人脑思维模式被更为先进的智能大模型所淘汰。

淘汰比例随着智能大模型能力提升而逐步升高。


一篇公众号推文展示了观点,查阅相关文献。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研究,这么看,很多事情做起来效率很低,效果很-CSDN blink-领先的开发者技术社区

起源:


相关文献综述:

论文标题发表期刊研究内容概述研究意义
Demystifying the New Dilemma of Brain Rot in the Digital Era: A ReviewBrain Sciences全面梳理“脑腐”现象,探讨其与社交媒体等低质量网络内容的关联,分析数字行为对认知能力的影响。为理解“脑腐”现象提供全面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Digital dementia in the internet generation: excessive screen time during brain development 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ementias in adulthoodJournal of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研究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对青少年和年轻人大脑发育的影响,发现其可能导致大脑结构变化,增加痴呆症风险。揭示了数字时代大脑发育的新风险,为预防痴呆症提供新视角。
Web-browsing patterns reflect and shape mood and mental healthNature Human Behaviour通过调查分析网络浏览模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负面信息浏览会加剧焦虑、抑郁等情绪。强调了网络行为对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新思路。
Causal influences of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on Alzheimer's disease未明确提及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发现神经精神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存在因果关联。揭示了神经精神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潜在联系,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schizophrenia: aet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Nature Reviews Neurology系统回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分析其遗传和环境因素,探讨治疗现状。深入理解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Social short video platform assisted care for advers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cancer patients: A mixed-methods studyMedComm-Future Medicine研究短视频平台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发现其能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展示了短视频平台在心理健康干预中的潜力,为特定人群的心理支持提供新方法。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Brain Fog and Related Persisting Symptoms Post COVID-19未明确提及分析新冠肺炎后患者的“脑雾”症状,探讨其可能的神经炎症、睡眠障碍等机制。揭示了感染性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心理学前沿》相关研究

  • 研究内容:一项来自《心理学前沿》的研究显示,从1939年到2022年期间,大学生的平均智商数值从139下降到了102,平均每年降幅约为0.2。83年间,本科生们的平均智商下降了17个点,仅比人类平均水平高一点。
  • 质疑观点:相比于“大学生变得更笨”这种结论,有人认为这能说明集体的平均智商更高了,因为大学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利”,有越来越多人进入到大学中接受教育。

《PNAS》期刊研究

  • 研究内容:挪威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Flynn effect and its reversal are both environmentally cause”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的智商测试成绩一直在缓慢下降。挪威经济研究中心分析了1970年至2009年期间进入挪威服兵役的年轻人智商测试结果(共73万多份),发现年轻人智商分数每代平均下降7分,可以这么说,人们的智商回到了70年前的水准。
  • 研究结论:家庭群体之间的智商变化存在一些差异,这表明智商的下降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与上世纪相比,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儿童的书本阅读时间减少,反而喜欢上了电子游戏。这些结果显示,“弗林效应”可能已经结束,人们非但没有变得更聪明,反而开始变得更笨拙。

英国数据科学专家约翰·博恩 - 默多克研究

  • 研究内容:从2012年开始,在国际基准测试(PISA)中,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主要学科中的成绩持续下降。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更多数据显示,智力表现下降不仅出现在青少年身上,多个国家的成人也在测试中表现出同样的下降趋势。
  • 研究结论:在短短几十年间,人类大脑的构造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合理的解释是人类对于自身大脑潜能的开发程度降低了。尽管很多人将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列为人类平均智商下降的“罪魁祸首”,但这样的归因仍然比较片面。在10年代初期,人们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比今天更加积极主动,因而能够刺激大脑成长,而被动地接受信息则可能让大脑发育迟缓。如今的网络已经从有限的网页转向了无限滚动、不断更新的内容流,并且持续不断地通知轰炸。人们不再花大量时间主动浏览网络,并与认识的人互动,而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洪流。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有耐心阅读长文并进行推理判断的人大比例减少,更多人喜欢很短小、直接预设结论的信息。主动搜索优质信息的行为可能有利于大脑成长,但被动等待算法“投喂”则不利于大脑成长。在“后文本时代”,人们更加沉浸于视频这种视觉媒体,人脑的注意力也从书本转向了电子屏幕。根据美国国家教育评估中心长期的问卷结果,在1980年,约有36%的美国人几乎每天读书,只有16%的美国人“几乎不看书”。到了2024年,“几乎不看书”的美国人占比接近50%,几乎每天读书的比例萎缩到14%。不过,人类的未来并不悲观绝望,大脑总有能力重新恢复生长,“锻炼”出新的思考能力。

内容详细解析

  1. 青年人平均智商变化
    • 数据呈现:文中提到1939年 - 2022年,青年人的平均智商从139降至102,平均每年下降0.2。这组数据展示了在长达83年的时间跨度内,青年人平均智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智商数值的显著降低可能暗示着青年群体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与智商相关的方面,相较于过去有了明显的弱化。
    • 潜在影响:青年人是社会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推动者,智商的下降可能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在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可能会面临人才能力不足的挑战,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2. 人类注意力平均时间变化
    • 数据变化:2000 - 2021年,人类注意力能维持的平均时间从12秒减少到了不足8秒,甚至被调侃比金鱼强1秒。这一数据变化直观地反映出人类注意力持续时间的大幅缩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人类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
    • 原因探讨:这一现象可能与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娱乐方式多样化以及科技产品的普及密切相关。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人们面临着过多的选择和干扰,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同时,各种短视频、游戏等娱乐内容以快速、刺激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进一步削弱了人们保持专注的能力。
  3. 地铁车厢中的“抖音一天,人间一年”现象
    • 现象描述:作者描述了地铁车厢里“抖音一天,人间一年”的时间黑洞事件正在发生。这形象地表达了在地铁这样相对封闭且人们有一定闲暇时间的空间里,很多人沉浸在抖音等短视频应用中,不知不觉就花费了大量时间,仿佛时间在虚拟世界中快速流逝,与现实世界的时间感知产生巨大差异。
    • 反映问题:这种现象反映出短视频等应用对人们时间的强大吞噬能力,以及人们在面对这些应用时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人们容易被短视频的即时娱乐和刺激所吸引,从而陷入一种无意识的时间消耗状态,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事务。
  4. 大多数人对app的使用习惯
    • 使用习惯:大多数人打开任何app,只要在8秒内没有被吸引,无聊感就会瞬间来袭,拇指下意识上划,果断退出。这表明现代人在使用应用程序时,缺乏耐心和深度探索的意愿,更倾向于追求快速、即时的满足感。
    • 背后逻辑:这种使用习惯的形成与前面提到的人类注意力时间缩短相互关联。由于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人们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强烈的刺激和反馈,如果应用无法在极短时间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就会迅速放弃,转而寻找其他更具吸引力的内容。


智商下降相关研究文章及细节

  1. 《心理学前沿》相关研究
    • 原文题目:虽未明确提及具体题目,但研究内容围绕1939 - 2022年北美大学生平均智商变化展开。
    • 研究内容:分析了近万名北美本科生的数据,结果显示从1939年到2022年,北美大学生的平均智商从139下降到了102,平均每年降0.2。83年间,本科生们的平均智商下降了17个点,仅比人类平均水平高一点。例如,2023届ACT考试平均综合成绩为19.5分,比22年下降0.3分,其中数学、阅读和科学科目的平均分均低于大学入学基准线,达到四项基准的学生人数比例也从2022年的22.1%下降到2023年的20.8%。
  2. 《PNAS》期刊研究
    • 原文题目:《Flynn effect and its reversal are both environmentally cause》(弗林效应及其逆转均由环境因素引起)
    • 研究内容:研究人员分析了1970年到2009年期间进入挪威服兵役的年轻人的智商测试结果,总共有73万多份。数据结果表明,年轻人的智商分数每代平均下降了7分,人们的智商回到了70年前的水准。此外,家庭群体之间的智商变化存在一些差异,这表明智商的下降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与上世纪相比,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儿童的书本阅读时间减少,反而喜欢上了电子游戏。
  3. 英国数据科学专家约翰·博恩 - 默多克研究
    • 原文未明确具体题目:研究内容为自2012年以来,15岁学生在国际基准测试(PISA)中的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持续下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相关数据表明,智力下滑的趋势不仅限于青少年,全球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在测试中的表现也有所下降。根据牛津词典,智商是“理解事物的能力”,博恩 - 默多克将其分为语言理解和数学推理两项能力,且在高收入国家的各年龄段中均出现下降。在OECD的学习能力问卷中,25%的人报告难以通过简单运算判断真伪,且有类似比例的人难以理解文章中信息的关联,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35%。此外,持续多年的“未来监测问卷”显示,1990年代和2000年代,18岁青年的“困难人群”比例维持在15%以下,但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比例迅速升高,目前接近25%。博恩 - 默多克认为,尽管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被认为是智商下降的主要原因,但这仍显片面。移动互联网的早期使用方式更为积极主动,刺激大脑发展;而如今的被动信息接收可能导致大脑发育迟缓。信息流的无止境更新让人们不再主动浏览,而是被动接受碎片化内容,减少了推理判断的机会。以美国为例,1980年约36%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只有16%的人“几乎不看书”,而到了2024年,“几乎不看书”的人接近50%,几乎每天读书的比例降至14%。博恩 - 默多克认为,文字到视频的转变不仅影响了阅读能力,也限制了大脑注意力和深度思考。不过,他认为人类大脑仍有恢复的潜力,只需通过“锻炼”恢复新的思维能力。

以下从多个维度提供信息来支持人类智商可能下降及相关现象的结论:

智商测试数据及表现

  • 大学生智商数据:一项来自《心理学前沿》的研究显示,从1939年到2022年期间,北美大学生的平均智商数值从139下降到了102,平均每年降幅约为0.2。83年间,本科生们的平均智商下降了17个点,仅比人类平均水平高一点。例如,2023届ACT考试平均综合成绩为19.5分,比22年下降0.3分,其中数学、阅读和科学科目的平均分均低于大学入学基准线,达到四项基准的学生人数比例也从2022年的22.1%下降到2023年的20.8%。
  • 挪威服兵役年轻人智商数据:挪威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在1970年至2009年期间进入挪威服兵役的年轻人智商测试结果(共73万多份)显示,年轻人智商分数每代平均下降7分,人们的智商回到了70年前的水准。
  • 青少年及成人测试成绩:自2012年以来,在国际基准测试(PISA)中,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主要学科中的成绩持续下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相关数据表明,智力下滑的趋势不仅限于青少年,全球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在测试中的表现也有所下降。在OECD的学习能力问卷中,25%的人报告难以通过简单运算判断真伪,且有类似比例的人难以理解文章中信息的关联,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35%。此外,持续多年的“未来监测问卷”显示,1990年代和2000年代,18岁青年的“困难人群”比例维持在15%以下,但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比例迅速升高,目前接近25%。

人类注意力及行为习惯变化

  • 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微软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的平均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
  • 阅读习惯改变:根据美国国家教育评估中心长期的问卷结果,在1980年,约有36%的美国人几乎每天读书,只有16%的美国人“几乎不看书”。到了2024年,“几乎不看书”的美国人占比接近50%,几乎每天读书的比例萎缩到14%。
  • app使用习惯:大多数人打开任何app,只要在8秒内没有被吸引,无聊感就会瞬间来袭,拇指下意识上划,果断退出。这表明现代人在使用应用程序时,缺乏耐心和深度探索的意愿,更倾向于追求快速、即时的满足感。

智商下降的可能原因

  • 环境因素
    • 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上世纪相比,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儿童的书本阅读时间减少,反而喜欢上了电子游戏。这些结果显示,“弗林效应”可能已经结束,人们非但没有变得更聪明,反而开始变得更笨拙。
    • 信息接收方式:如今的网络已经从有限的网页转向了无限滚动、不断更新的内容流,并且持续不断地通知轰炸。人们不再花大量时间主动浏览网络,并与认识的人互动,而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洪流。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有耐心阅读长文并进行推理判断的人大比例减少,更多人喜欢很短小、直接预设结论的信息。主动搜索优质信息的行为可能有利于大脑成长,但被动等待算法“投喂”则不利于大脑成长。
    • 媒体转变:在“后文本时代”,人们更加沉浸于视频这种视觉媒体,人脑的注意力也从书本转向了电子屏幕。文字到视频的转变不仅影响了阅读能力,也限制了大脑注意力和深度思考。
  • 其他因素
    • 遗传因素:智力低下的父母所生的孩子,也很可能存在智力低下的情况。这通常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难以通过后期治疗来改变。
    • 营养因素:蛋白质的缺乏将对大脑的发育造成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智力下降。例如,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缺乏蛋白质,就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进而使胎儿出生后出现智力低下的情况。
    • 分娩因素:如果胎儿在出生时有难产、严重窒息、颅内出血和产伤等,都可能会影响其大脑发育,导致智力下降。
    • 生活习惯:长期熬夜、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智力下降。
    • 生存环境:有研究认为,人类智力得以长足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原始时代,当时人们在蛮荒、严酷的自然环境里不断面临生存挑战,这种环境迫使人们的智力不断发展,同时淘汰了智力、体力处于劣势的弱小个体。然而,随着农业发展和城市化的深入,绝大多数人已不再需要整天面对残酷环境带来的生死考验,生活状态趋于安逸和稳定,智力上的进化也就戛然而止。智力长期得不到开发,会致使智力基因产生突变,并遗传给后代。

“脑腐”现象与相关数据(如智商下降、注意力分散等)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并非随机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存在关联性的表现

  1. 从“脑腐”定义与表现来看
    • “脑腐”(Brain rot)是指一个人精神和智识状态的衰退,主要是因过度消费低质量、无挑战性的网络内容(如短视频、垃圾信息等)所致。牛津大学将“brain rot”定义为“一个人的精神或智力状态的所谓恶化,特别是被视为过度消费被认为是琐碎或无挑战性的材料(现在特别是在线内容)的结果”。
    • “脑腐”现象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深度思考能力减弱、对复杂信息失去耐心等。这些表现与一些研究中提到的智商下降、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等现象有相似之处。例如,2000 - 2021年,人类注意力能维持的平均时间从12秒减少到了不足8秒,甚至被调侃比金鱼强1秒,这反映出人类注意力持续时间的大幅缩短,与“脑腐”现象中注意力涣散的表现相关联。
  2. 从数据变化原因来看
    • 网络环境因素: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各种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大量碎片化、娱乐化且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例如,短视频平台上的一些搞笑段子、琐事分享、无营养短剧等内容,它们往往只需短暂的视觉刺激,无需观众进行深度思考。同时,许多网络平台采用智能算法推荐机制,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点赞、评论等行为数据,精准推送符合用户偏好、常看的内容。这使得用户被局限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茧房” 中,不断接收到相似类型的无价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这与“脑腐”现象中过度消费低质量、无挑战性的网络内容的原因一致。
    • 社会心理因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学习、家庭、人际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在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之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迅速带来放松和愉悦感的娱乐方式,而无需花费过多精力去理解和思考。无价值、短时的网络内容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用户可以在轻松浏览的过程中暂时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例如,一些人在忙碌一天后,选择刷几个小时的手机短视频或浏览娱乐八卦新闻,而不是进行阅读、学习等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的活动,这也与“脑腐”现象的产生原因相关。

并非随机现象的依据

  1. 数据呈现的趋势
    • 文中提到1939年 - 2022年,青年人的平均智商从139降至102,平均每年下降0.2。这组数据展示了在长达83年的时间跨度内,青年人平均智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智商数值的显著降低可能暗示着青年群体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与智商相关的方面,相较于过去有了明显的弱化,这种趋势并非偶然出现,而是有一定的持续性。
    • 自2012年以来,在国际基准测试(PISA)中,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主要学科中的成绩持续下降。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更多数据显示,智力表现下降不仅出现在青少年身上,多个国家的成人也在测试中表现出同样的下降趋势,这种持续性的下降趋势也表明并非随机现象。
  2. 研究结论的指向
    • 挪威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家庭群体之间的智商变化存在一些差异,这表明智商的下降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与上世纪相比,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儿童的书本阅读时间减少,反而喜欢上了电子游戏。这些结果显示,“弗林效应”可能已经结束,人们非但没有变得更聪明,反而开始变得更笨拙,研究结论指向了环境因素对智商下降的影响,与“脑腐”现象中网络环境等因素对精神智识状态的影响有一定的关联性,并非随机结果。
    • 英国数据科学专家约翰·博恩 - 默多克研究认为,尽管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被认为是智商下降的主要原因,但这仍显片面。移动互联网的早期使用方式更为积极主动,刺激大脑发展;而如今的被动信息接收可能导致大脑发育迟缓。信息流的无止境更新让人们不再主动浏览,而是被动接受碎片化内容,减少了推理判断的机会,这一研究结论也与“脑腐”现象中过度消费低质量网络内容导致精神智识状态衰退的原因相契合,进一步说明并非随机现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zhangrela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