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週,川普革命的浪潮席捲華盛頓,「先一把火燒了,然後再考慮後果」的魯莽行事風格是其最顯著的特徵。這種做法的代價眼下正逐漸顯現出來。
政府官員知道,當川普總統宣布他承諾已久的「對等」關稅時,市場會暴跌,其他國家會採取報復措施。但在記者的追問下,幾名高級官員承認,他們只花了幾天時間來考慮這場經濟地震有可能會產生怎樣的二階效應。
除了無休止的威脅、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領導人與其他所有國家的談判之外,官員們尚未闡明在最初的衝擊消退後如何應對一個極其複雜的全球體系。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唯一有能力在經濟、技術和軍事上挑戰美國的超級大國。根據美國和中國的說法,在兩國陷入貿易戰之前,川普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之間沒有進行過任何實質性對話,他們的高級助手之間也沒有任何接觸。
廣告
上週三,川普匆忙制定了針對各國的關稅方案,其中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34%的關稅,徵收範圍涵蓋汽車零部件到蘋果手機,再到沃爾瑪貨架以及亞馬遜應用程序上的大部分商品。
習近平不出所料地作出對等回應後,川普向他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他在24小時內撤銷決定——這無異於在一位絕不想表現出向華盛頓讓步的領導人面前揮舞紅旗。到本週三上午,關稅預計將提高到104%,卻看不到任何緩和局勢的策略。
上週,川普總統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34%的關稅,促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商品徵收對等關稅。週三,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高至104%。
上週,川普總統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34%的關稅,促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商品徵收對等關稅。週三,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高至104%。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如果真的要與中國打貿易戰,川普不能指望從美國的傳統盟友——日本、韓國或歐盟——那裡得到太多幫助,這些國家與美國一起佔世界經濟的近一半。它們都同樣感到震驚,雖然都在與川普談判,但這幾個國家似乎沒有心情幫助他應對中國。
「唐納德·川普在沒有任何盟友的情況下發動了一場全球經濟戰爭,」大西洋理事會的經濟學家約翰·利普斯基週二寫道。「這就是為什麼——與本世紀以前的經濟危機不同——如果局勢開始失控,沒有人會來拯救全球經濟。」
全球貿易體系只是川普政府毀掉某些東西卻缺乏取代計劃的一個例子。
國務院的官員們知道,撤銷國際開發署(美國的主要援助機構)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一些生命損失。但上月底,緬甸中部發生毀滅性地震,遠至曼谷的建築物都遭到毀壞,官員們急忙想提供哪怕一點點幫助,卻發現原本已部署好的援助網路、負責分發援助物資的人員和飛機都已被裁撤。
廣告
在以往應對重大災難的系統已被拆除的情況下,他們決定派遣一個由三名員工組成的調查小組前往災區查看並拿出建議。就在他們站在緬甸曼德勒古城的廢墟中,試圖重振被政府效率部——其實並不存在這麼一個部——癱瘓的美國影響力時,三人都遭到了解僱
當川普政策的連鎖反應逐漸顯現時,他似乎基本上無動於衷。最近幾天,美國股市市值蒸發5萬億美元,但他毫不在乎。週日晚上,他在「空軍一號」上說,「有時你必須吃藥才能解決問題。」
Sai Aung Main/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在公開場合,川普的助手們常常相互矛盾,甚至在實施關稅的理由上也是如此。彼得·納瓦羅是關稅最熱情的支持者,他多次將其描述為美國經濟防禦體系的一個新的、常在的特性。
他在《金融時報》上寫道:「這不是一場談判。對美國來說,這是由一個被操縱的體系導致的貿易逆差引發的國家緊急狀態。」
和川普一樣,納瓦羅也認為,關稅將成為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就像19世紀90年代所得稅設立之前一樣。(對納瓦羅的分析持懷疑態度的人當中,包括政府效率部的負責人、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他在社群媒體上稱納瓦羅是「真正的白痴」,而且「比一袋磚頭還笨」。)
但如果你聽聽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的說法,他在為關稅策略辯護時看起來很痛苦,他認為對進口商品徵稅是一種談判工具。週一的時候他表示,他正在督辦與日本的談判,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也是美國在遏制中國勢力方面最關鍵的盟友。但目前尚不清楚這次談判的內容是關於關稅、非關稅壁壘還是地緣政治。
廣告
川普從來不是那種會被戰略束縛的人,他宣稱,對他徵收關稅的目的所做的所有解釋都說得通。「它們都可以是真的。可以有關稅永久化,也可以有談判,因為除了關稅之外,我們還需要其他一些東西。」
至於對未來作何展望,至少到目前為止還不得而知。
川普的助手堅稱,他們的工作速度是系統的一個特點,而不是一個漏洞。馬斯克堅持認為,行動如果太慢,官僚機構就會鑽空子,永遠無法將其趕走。「沒有人會百發百中,」他今年2月在白宮說。「我們會犯錯。但我們會迅速採取行動,糾正任何錯誤。」他舉了一些例子,比如一些遏制伊波拉病毒的援助得到恢復,還有重新僱用了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負責監督核武器的工作人員。
Eric Lee/The New York Times
但是,當你走過羅納德·雷根大廈空蕩蕩的走廊時——國際開發署、環境保護署和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都因所謂政府效率部的指令而解僱了許多員工——你會清楚地看到,對於如何處理遺留下來的工作幾乎沒有任何計劃。國際開發署的大門緊鎖;環境保護署已經停止收集一些關鍵數據;沒人知道威爾遜中心的冷戰檔案會怎樣,而且它的學者大多已經離開了。在網路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監測俄羅斯和中國惡意軟體的工作已退居次席,眼下更緊要的是避免即將到來的裁員。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缺乏周全的準備工作——這在美國總統的歷史上並非新鮮事。1930年6月,赫伯特·胡佛簽署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認為這將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然後就撒手不管了。結果,它反而加速了大蕭條的到來。
白宮堅稱這次結果會相反。這是一場豪賭,賭注不僅是川普的總統任期,還有全球經濟的命運。而且沒有人知道股市會跌到什麼程度,也沒有人知道與中國的對抗會怎樣收場。
廣告
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的創始人伊恩·布雷默本週寫道:「川普總統推出政策的速度和混亂已經導致了極為嚴重的全球經濟動盪;當今在世的人從未見過如此規模的自我引發的動盪。」
他指出,今年年初,美國還是七國集團中經濟形勢最好的國家。
他總結說,「現在,川普總統已經成為頭號破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