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房返现15万”、“上海浦东新房9.5折返现”、“上海某楼盘买房返现200万元”……近日,不少房产博主在短视频平台打出“吸睛”标题,引来不少购房者关注,声称跟着其买房能得到较大优惠和返现。
对此,上海近十家楼盘发出严正声明称,部分外部人员为了吸引流量,在网络平台发布不实返现信息,对准业主和客户造成干扰。声明称,所有关于项目房源的信息及价格以案场输出口径为准,其他渠道发布的优惠信息,均为虚假信息,“请个别中介机构及个人自重,停止发布类似不实信息”。
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房产博主发布的“新房返现”实则是“返佣金”,“上海每卖出去一套新房,开发商会给到10万-30万元的佣金”,而这些渠道方(房产博主、中介等)在收到佣金后会不同程度地返给购房者,甚至还会提出签订合同,其打出高额返现广告的目的就是“引流”。
业内人士指出,新房返现的楼盘大多数为去化不力的楼盘,在当前“买方市场”下,开发商发动渠道售房,渠道为了抢夺客户才出现了“返现”的做法。而此次上海开发商集体发声,其背后原因在于此类做法本是渠道中介的行为,且真假难辨,但其却以在售楼盘的信息发出,扰乱了市场秩序。
“买房返现”实则为“买房返佣”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联系到短视频平台一位发布“买房返现”的博主,其介绍道:“以浦发上品为例,目前有9.5折+15万车位优惠券+2年物业费+8万家具包的优惠。根据所购买房子总价,我们还可以返现8万-15万元,但是必须是首次去项目看房、保证佣金能够结算到账,开发商结算佣金后我们就会返还给你。”
该博主进一步称:“在买房之前,我们会和你签订一个返佣的合同,是法人签约而不是个人,给足保障。”随后,其提供的《返佣(返点)协议书》称,“本公司(甲方)收到佣金3个工作日内会转到乙方(购房者)指定账户,如果收到佣金未及时转还,乙方有权要求返佣金额以一赔三;乙方也承诺购房需是首次和甲方看房,在此之前未进入售楼部,不属于开发商自来客户,符合结佣条件。结佣条件为草签、网签、人脸识别通过、银行放款,达到结佣条件2个月,甲方仍然没有收到佣金,需要每月向乙方说明情况。”
随后,记者也联系浦发上品的售楼部,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确定的优惠是房源打9.5折,外加15万的车位优惠券,物业费等优惠是需要看情况的;至于购房返佣和我们无关,案场也不承诺这个。”
不止浦发上品,在这名博主的浦东新房折扣明细列表中,所列新房项目多达近30个新盘,包括招商星耀翠湾、中建玖海云天、华发观澜半岛等,最高返现(返佣)达到了50万。而类似返现返佣的消息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不少。
一名短视频博主也在视频中表示:“在上海,每卖出去一套房子开发商会给10万-30万的佣金。”其也透露:“其实,这也是开发商变相降价,因为上海规定开发商售价最低是备案价打9.5折,开发商不能大幅度降价,所以只能变相降价出售。”
同时,对于引发广泛关注的“上海某楼盘买房返现200万元”,记者也查到了某博主的广告称:“总价500万,首付75万,返现200万”,发布时间是去年年底,而后记者联系到这位博主,其表示:“这个项目是浦东玖里书香,目前已经没有房源了。”
对于“上海某楼盘买房返现200万元”如何操作,另外一名博主向记者表示:“就是以做高房价的方式做高贷款,比如这个项目网络平台显示250万-437万的售价,去年年底贷款最高做到600万,返现200万,但这是违规操作,目前这个项目也卖完了,市场上这种开发商直接返现的违规操作已经难见,目前就是返佣的做法,浦东项目最高返佣是50万。”
某短视频平台“买房返现”等消息截图。
近十家开发商集体发布声明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多个楼盘的“购房返现”目前出自于中介、博主的承诺,但是这种“购房返现”的广告多是以在售楼盘的信息发出,让购房者误认为是开发商的举措,因此,多家开发商也对外发布声明表示,“折扣返现”等传言不实。
截至目前,包括能建.西岸誉府、中环置地中心.望云、翡云悦府、露香园天誉、金茂棠前、海玥黄浦源、象屿天宸雅颂、招商时代乐章、中建虹悦里等在售楼盘,均已针对此类“折扣返现”等现象发布声明。
4月17日,上海建工房产公司旗下官方信息平台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期有个别中介机构、个人利用客户购房心切的心理,对外发布关于海玥云都“有额外的返现折扣”等不实消息。公司郑重声明,项目自开盘以来,严格按照公示价格进行销售,从未推出任何形式的优惠、折扣或返现的方案或政策。网络上关于“折扣返现”等传言均不属实,所作承诺与公司无关。
“请个别中介机构及个人自重,停止发布类似关于海玥云都的不实信息,请广大客户勿听信此类不实信息,有任何疑问咨询售楼处官方销售人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上海建工房产公司方面表示。
同时,金茂上海公司也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表示,发现部分外部人员为了吸引流量,引人关注,在部分网络平台发布金茂棠前项目的不实返现信息,对准业主及客户造成干扰。
象屿地产发布的严正声明表示,项目不收取除意向金、认购定金、购房款以外的任何价外款,现阶段没有与任何中介和其他渠道进行合作,亦未开展线下代理。同时,项目按一房一价实价销售,无任何折扣,销售人员信息在现场公示。
华润置地也在声明中称:“目前,有个别机构及个人利用广大客户谋取私利,对外发布可预留更名、卖号、返佣等不实信息,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并扰乱了正常的房地产秩序。外界宣称可预留房源、更名、卖号、返佣等情况均不属实,属谋求不正当利益行为。”
部分开发商的公开声明。图/企业官微截图
业内:警惕“购房返现”骗局
其实,返佣、返现已经不是楼市的“新鲜事”,此前也曝光过类似案例。记者搜索发现,不仅是上海,新房返现(返佣)等信息在嘉定、合肥、重庆、昆明、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也都有存在,其背后原因还是“新房不好卖了”。但在这一系列操作中,购房者也需警惕“返佣”存在的风险。
“‘购房返现’现象出现也是当前楼市结构不均衡的表现,不同项目‘冰火两重天’,销售好的楼盘不缺客户,销售差的楼盘通过中介等渠道带客,中介又以‘返佣’吸引购房者购买。”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进一步分析表示:“购房者也需要警惕‘返现骗局’,例如,销售前期承诺得很好但是后期不兑现,或兑现多少,都有不确定性,是有风险的,而且这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本身也是不被允许的。”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表示:“‘购房返现’行为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有关单位或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
市场公开信息显示,深圳市光明区住建局早在去年就发布了《关于规范在售房地产项目经营活动的通知》。其中表示,在接到的部分消费者投诉中发现,部分未备案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未备案未实名登记的自媒体“房产专家”、已登记的房地产从业人员以个人名义等,通过房地产分销平台承接房地产经纪业务收取费用,并且在产生纠纷后未能及时、妥善解决,甚至采用失联、拉黑等手段逃避责任,影响消费者依法维权。
同时,上海方面也积极采取行动。今年3月25日,“网信上海”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部分房地产类“自媒体”账号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罔顾事实发布不实信息,上海市网信办已协调有关部门对98个违规“自媒体”账号予以阶段性禁言处置,并指导属地网站平台清理造谣传谣、“标题党”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900余条。